看懂日本股(4)財政支援如溫水煮青蛙

2023/03/14


  在利率下降時,經營狀況差的企業只會延長負債期限,不會進行投資等——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研究團隊2022年驗證了日本銀行長年的量化寬鬆政策效果,發現了這種傾向。

    

  在很多企業的盈利能力低的經濟局面中,貨幣寬鬆通過投資等推高景氣程度的能力越來越弱。本該幫助企業的貨幣寬鬆反而影響了企業整體的競爭力,造成日本股市的低迷。

   

  貨幣寬鬆産生負面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使用QUICK FactSet的數據分析上市企業的業績,結果發現日本的低收益企業之多在世界上非常突出。

 

    

  從新冠疫情全面爆發前的2019年度的銷售額凈利潤率(虧損企業除外)的分佈來看,日本58%的企業利潤率不到5%。這一比例超過美國(27%)、歐洲(36%)、中國(27%)。

   

  利潤率在10%以上的企業在日本僅佔16%,在歐美和中國都接近5成。

     

  東短研究(The Totan Research)的社長加藤出指出,一大原因是「很多企業依靠日本銀行的貨幣寬鬆及日本政府的籌資支援而茍延殘喘,競爭原理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據東京商工調查(TSR)介紹,日本2021年的破産案例為6030起,達到自1964年以來大約半個世紀的低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1年推測,在100萬人口以上的已開發國家中,日本的失業率很低,僅次於新加坡。

   

    

  日本的短期利率為負、長期利率也保持在0%左右。據調查公司帝國徵信(Teikoku Databank)介紹,不論受益於低利率的情況如何,通過營業利潤等無法正常支付有息負債利息的僵屍企業達到日本整體的13%。

      

  僵屍企業要想存活下去,要優先籌資。由於這些企業比起利潤,更要優先確保銷售額,因此以低價格獲取業務,導致盈利能力低。這樣一來,就連優良企業也容易捲入不賺錢的價格競爭中。日本一橋大學的植杉威一郎教授指出,「僵屍企業的行為通過多種路徑給整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但是對企業而言,溫水煮青蛙式的環境正在改變。債券市場的功能下降等貨幣寬鬆的副作用越來越大,日本銀行的政策調整預期越來越強。2023年,新冠疫情下的實質無利息、無擔保的「零零貸款」也將全面迎來償還期限。

      

  日本企業的當務之急是提高盈利能力

      

  今後日本企業的盈利能力會更加受到考驗。以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經營而出名的歐姆龍正在積極轉型。該公司將把2019年秋季佔銷售額1成以上的車載業務以1000億日元出售給日本電産。然後對醫療數據分析企業出資等,重點投資擁有競爭力的保健領域。

    

  企業併購(M&A)會遇到員工轉籍等障礙。但即使握在手裏也不充分投資,相對競爭力會下降。與其這樣,轉讓給能大力投資的企業對各方都有好處(歐姆龍的最高財務負責人日戶興史)。

     

  野村證券的經營負責人角田慎介指出,「如果果斷轉型的企業越來越多,有利於提高日本企業整體的盈利能力」。金融和財政支援都結束的時候,等待著的或許是企業的淘汰浪潮。期待競爭原理恢復後,能迎來強勁的經濟以及日本股市的重振旗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蛭田和也、佐藤俊簡、佐伯遼、小池颯、五味梨緒奈、野口知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