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日本股(3)風險投資低迷,遜色於中美
2023/03/13
「肩負日本的課題解決的主角是初創企業,希望擴大政府對風險資金的投入」,2022年夏季,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向風險投資(VC)投入政府資金等,積極推進風險企業的培育。
風險資金指的是在做好虧損準備的基礎上追求更大回報的投資資金。風險投資的風險很高,據稱能通過上市等方式獲得鉅額回報的可能性僅為「千分之三(0.3%)」。
日本政府之所以向這些領域投入公共資金,是因為日本的風險投資不足。日本內閣府和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從2019年風險投資額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例來看,相對於美國的0.64%和中國的0.23%,日本僅為0.08%。
以美國為例,養老金基金和大學等堅持中長期原則的機構投資者佔投資的逾6成。擁有財富的個人的風險投資也很活躍。制度層面的鼓勵也很突出,如果長期投資於初創企業,在每年1000萬美元以下,出售收益的稅負為零。
日本逾半數上市企業處於成熟期
風險企業是否湧現,將影響經濟的新陳代謝。根據顯示現金使用方法和融資動向的現金流(CF)調查各國的上市企業的成熟度,從2021年度的美國來看,在5檔評估中成長預期最高的「創業期」的企業佔整體的34%,比例最高。可以説是有潛力的年輕企業較多的證據。
![]() |
蘋果和Meta等現在的主力企業很多都借助來自養老金等的鉅額風險投資實現增長。風險資金將培育肩負未來的企業和産業,由此産生的資金再次培育另外的成長型企業。這一良性循環是美國經濟的實力的源泉。
另一方面,日本的風險投資少。從基於現金流分析的企業成熟度來看,5檔中第3檔的「成熟期」佔56%,比例最高。投資少、融資需求低的企業佔上市企業的半數。股價是由將來的成長預期決定的,對日本股票缺乏期待,有潛力的風險企業少也是原因之一。
日本養老金和大學的風險投資小
日本的創業比率僅為歐美的一半、投資對象的資訊少等,投資不足存在各種原因。一名日本國內風險企業基金的管理者説:「管理者由設立母體派出,工薪族的意識也是原因之一」,
![]() |
日本的養老金金基金和大學佔風險投資的比率合計為4.7%(2021年度,風險企業中心調查)。企業年金經常由母體企業的出身者負責管理。如果考慮到內部評價,將對風險投資等高風險投資變得態度消極。如果出資主體是金融機構和實業企業,風險投資也往往關注母公司的態度。不允許失敗的日本式人事評價和風險投資格格不入。
日本政府為了推動天使投資人的投資,在2023年度的稅制改革大綱中,以20億日元為上限,納入了對初創企業投資的出售收益免稅的制度,2022年作為世界最大規模機構投資者的日本年金公積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GPIF)啟動了風險投資。環境正在改善。
要加強這一趨勢,投資者一方的思維轉變也不可或缺,例如根據風險投資的成績大幅提高薪資。為了形成美國那樣的投資和增長的良性循環,日本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