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重燃,《灌籃高手》電影在亞洲人氣火爆

2023/02/21


  根據籃球漫畫《灌籃高手》(SLAM DUNK)改編的動畫電影《THE FIRST SLAM DUNK》的人氣席捲亞洲。27日,日本的票房收入突破100億日元。此外,在南韓上映1個多月以來,觀影人數突破285萬人。在台灣、香港、澳門等上映後,同樣大受歡迎,還有很多外國人來日本購買周邊商品和參觀這部動漫的聖地。

   

  2月上旬的一個傍晚,約50名粉絲湧入以《灌籃高手》聖地而聞名的江之島電鐵鐮倉高中前站旁邊的閘道口。每當有電車經過時,粉絲們就會拿起手機等拍照。除了日語之外,還能聽到其他國家的語言。

  

位於首爾市中心的百貨商場「The Hyundai Seoul」專門設置了周邊商品賣場

    

  一家4口從台灣來到此地參觀的47歲男性説:「16歲的時候迷上漫畫《灌籃高手》之後,一直都是粉絲。這次的電影也很精彩。雖然我已經是第4次來這裡了,但和家人一起來還是第一次。(多次來的原因)除了喜歡以外不需要其他理由」。

   

  來自南韓的22歲男孩和女孩説:「雖然電影和動畫都沒看過,但這個景點在社交網站和短視頻上很熱門,所以就過來打卡了。回國後打算看看這部電影」。

   

  還有人來日本購買周邊商品。印度尼西亞的一位女性(32歲)來到位於東京澀谷、限期開到1月底的快閃店(Pop Up Store)。她笑著説:「我專門請了1周的假來買周邊商品。雖然排了一會兒隊,但買到了杯子和鑰匙鏈,很滿意」。

  

《灌籃高手》「聖地」鐮倉高中前的閘道口吸引了很多來自亞洲的粉絲(神奈川縣鐮倉市)

    

  《灌籃高手》漫畫曾在南韓、香港、台灣、泰國等25個國家和地區出版。與日本一樣,《灌籃高手》在亞洲主要風靡時間是上世紀90年代,至今仍有很多灌籃高手迷。此次電影中的人物的動作具備速度感、影像具備沉浸感、還有此前沒有描寫過的故事情節,不僅在日本,還以亞洲為中心在全世界引發了廣泛關注。

    

  自14日在南韓上映以來,僅1個多月的時間,《THE FIRST SLAM DUNK》的觀影人數就突破了285萬人,人氣在上映中的電影裏排在第1位。也就是説,每18名南韓國民就有1人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影片。超過了南韓影史第2賣座日本動畫電影《霍爾的移動城堡》(261萬人),備受關注的是該影片能否追上南韓影史第1賣座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379萬人)。

    

  據大型院線經營商的介紹,1月的觀眾中有8成是3040多歲的人。在南韓,韓語版《灌籃高手》創下了1500萬冊的銷售紀錄。在學生時代對漫畫看得入迷的一代人又迷上了電影。據稱,上映影片《THE FIRST SLAM DUNK》的影院數量開始迅速增加,目前觀眾群體已經擴大到了1020多歲的人。

    


   

  一位分別看過韓語配音版和日語原聲、韓語字幕版的男職員(39歲)説:「想通過電影重溫高中時讀漫畫時的感動。那本漫畫應該在老家,還想重讀一遍」。通過此次的電影才開始接觸《灌籃高手》的一位居住在首爾市的男大學生(23歲)説:「(迷《灌籃高手》的)大叔們非常喜歡看,因此我也想看看。歌好聽,甚至連片頭都想看,很有感染力。沉浸在電影場面中,一點也不無聊,真的令人感動」。  

    

  為了抓住這些觀眾的需求,南韓的7-11便利店從210日起推出了全套漫畫書。以126450韓元的價格(約合人民幣670.18元),用預購的方式銷售新裝版20冊套裝共計2千套。首爾中心的百貨商場The Hyundai Seoul設置了繪有《灌籃高手》圖案的T恤衫等相關商品的特賣場。記者1月下旬到訪時,儘管是工作日的上午,在限制入場人數的情況下仍有100多人在賣場前排隊。

  

人們在正在上映電影《THE FIRST SLAM DUNK》的南韓首爾電影院拍照留念(KYODO)

    

  《灌籃高手》的漫畫沒有詳細描寫打敗強隊山王工業高中後,主人公們後來的境況。關於電影《THE FIRST SLAM DUNK》的火爆,熟悉卡通人物行銷的福井工業大學的野澤智行教授分析稱,「注意力在未完成事情上的蔡格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發揮了作用。《灌籃高手》在人氣巔峰時停止連載,全世界人都想知道接下來會怎麼樣,充滿著期待,因此備受關注」。他指出,「現在通過視頻發送服務接觸動畫等的機會越來越多,因此還受到年輕群體的廣泛支援」。  

    

  住在台灣的傑西卡(32歲,音譯)在12歲時看了《灌籃高手》的動畫片,成為粉絲,還看了這次的電影。他説:「電影聚焦內心的糾葛和承擔責任的勇氣。也讓我想起我自己(長大過程中)體會到的辛苦。感覺(主人公所在的)湘北高中陪我們一起打了20多年的籃球」。

    

  在1990年代小時候接觸《灌籃高手》的粉絲現在已超過30多歲,也開始體驗到人生的甘苦。這種經歷與電影的描寫不謀而合,超越單純懷舊的感動跨越國界引起了共鳴。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毛芝雄己、鍜治美佑、細川幸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