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勞動方式改革後,仍有300萬人違規加班

2020/01/20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通過日本總務省的調查獲悉,自從日本對大企業加班設置帶有處罰的上限的2019年4月以後,每月加班超過80小時的人預計仍達到約300萬人。由於企業等貫徹勞務管理措施,員工無償加班的情況被指正,但受到部下工作量減少的波及,管理崗位的加班卻高居不下。今後不再統一地減少加班、而是通過工作效率的提高來增加收益、不斷回饋勞動者的改革將日趨重要。

      

夜裏仍亮著燈的日本商務樓裏的辦公室(資料)

      

      依據日本《勞動方式改革關聯法》,日本大企業自2019年4月起,被要求將員工超時勞動控制在全年720小時以內。每月不得超過100小時,2~6個月平均必須在每月80小時以內。除了建築業等一部分行業之外,如果違反,將處以30萬日元以下罰款或6個月以下的徒刑。同樣的限制自2020年4月開始還將適用於中小企業。

  

      不過,從統計來看,很多企業仍處於「違反」這一規則的狀態。

   

      管理崗位的加班居高不下

   

      日本《勞動基準法》規定的法定勞動時間為每天8小時,每週40小時。如果以1個月為單位計算,包括80小時的加班在內,上限是工作約240小時。但日本總務省的勞動力調查顯示,2019年4~11月每月工作241小時以上的雇用者(不含高管)月平均達到約295萬人。

      

  

      雖然與2018年度平均的319萬人相比有所減少,但仍佔到雇用者整體的5%。其中4成就職於員工人數在100人以上的大企業。加班時間超過被稱為「過勞死警戒線」的每月100小時的人月平均達到170萬人。

   

      在日本勞動方式改革的趨勢擴大的背景下,統計上的加班並未減少的原因之一是此前隱藏的加班浮出水面。

   


      一家大型居酒屋連鎖的高管沮喪地説「如果要準確把握勞動時間,正式員工的加班時間就會迅速增加」。在店舖工作的員工為了填補臨時工缺勤而緊急進行換班的情況很多。這種正式員工的「無償加班」正在表面化。

   

      另一個原因是受到抑制部下加班時間的波及,管理崗位的勞動時間居高不下。Recruit Staffing於2019年9月發佈的調查顯示,員工300人以上企業的管理崗位412人的12.8%回答稱加班「增加」。熟悉勞動方式改革的PERSOL綜合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員小林祐兒表示「在給勞動時間設置上限之後,業務集中於不能讓部下加班的中間管理崗位」。

   

      為了避免加班減少導致到手的收入減少、向勞動時間管理鬆懈的企業跳槽的趨勢也在出現。從事快遞等業務的雅瑪多運輸自2017年起致力於削減司機的勞動時間,2018年度的每人平均加班時間比2016年度減少3成。另一方面,在日本西部工作的50多歲司機透露,「由於到手收入減少,有人跳槽到其他公司」。

  

      伴隨工作效率提高的改革成為課題

  

      在加班限制全面落實的今後,推進伴隨工作效率提高的改革將成為課題。大型諮詢公司埃森哲自2015年起,在原則上禁止下午6點以後的會議,同時充分利用人工智慧(AI)和實現標準化作業自動化的「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等,提高了業務效率。在2015年前後,持續至深夜的繁重工作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如今每天的加班平均減為1小時。

   

      結果,此前約為10%的離職率降至一半。由於優秀人才的確保等原因,面對客戶的服務能力提高,營業收入大幅增長。該公司社長江川昌史表示,「如果積極推進勞動方式改革,工作效率和營業收入都將提高」。

  

      如果在不提高工作效率的情況下僅減少加班時間,日本經濟有可能陷入勞動力的到手收入減少、進而拉低消費的局面。建立並非僅僅嚴格管理勞動時間、而是同時推進提高收益的工作效率提高、並讓勞動力分享成果的良性循環將成為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奧田宏二,井上孝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