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優先提高年輕人起薪 老員工吃虧?
2019/06/20
在日本産業界,提高起薪的動向迅速擴大。希望獲取年輕人和數位人才的企業競相改善年輕員工待遇。如果企業不能持續增長、擴大收益,這將對中年以上員工的薪資産生影響。在業績低迷的電機廠商和遭遇結構性變化的製藥等企業,中年以上員工面臨的薪資環境越來越嚴峻。人手短缺已開始破壞以論資排輩為前提的日本薪資制度。
建築行業正在發生提高起薪的連鎖反應。大成建設2018年4月將本科畢業生的起薪提高1萬日元至24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340元),將高等專科學校畢業生(綜合職位)的起薪提高1.5萬日元至2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4060)。2019年4月,鹿島等其他大型建築公司也將本科畢業生的起薪提高至24萬日元,在人手短缺的建築行業,爭奪年輕人的動作出現擴大。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2018年碩士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23.87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250元),本科畢業生為20.67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210元),高中畢業生為16.5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0550元),均創歷史新高。日本綜合研究所于1~2月實施的調查顯示,約1千家受訪企業中,8成左右回答「年輕人才短缺」。在全球運營優衣庫的迅銷將於2020年春季將本科畢業生的起薪提高約2成,達到25.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6300元)。
提高起薪和基本工資將導致固定費用增加。在人手方面,數量上生産一線員工不足,品質上人工智慧(AI)等人才短缺,面臨這一局面的企業陷入難以兩全的境地。如果全體員工的薪資總量不增加的話,優先年輕人才很可能對中年以上員工産生影響。
日本大成建設得益於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建設需求等,利潤呈增長勢頭,該公司廢除了滿57歲離開管理崗位後減薪1成左右的制度,顧及了中年以上員工。員工中有聲音表示,「重視年輕人是時代的潮流,可以理解」(45歲男性員工)。
![]() |
結束就職面談後的學生們(東京丸之內) |
另一方面,收益增長放緩的大型電機廠商方面,雖然起薪提高了,但是全體員工的平均年收入呈下降傾向。一位50多歲的男性員工表示,「由於工作方式改革(減少加班),加班費也減少了,和10年前的50多歲員工相比收入變少,説實話很不甘心」。
日本藥企衛材在2019年春季實施的提高基本工資中,給20~39歲年輕員工的加薪幅度超過中年以上員工。據該公司表示,由於約300名45歲以上員工在3月底提前退休,「人工費總額沒有變」。新錄用員工人數從往年的40人左右增加至100人,推進組織的年輕化。
在製藥行業,由於醫生容易在網上收集資訊,日本國內的醫藥代表(MR)在5年裏減少了3000人。另一方面,數據分析等專業人才的必要性加強,各家醫藥公司正致力於錄用和培育年輕員工。某製造公司的經營者表示,「不開出高薪,無法獲得能立即發揮作用的數據分析人才」。
為了確保年輕人才,很多企業紛紛宣佈提高起薪。與此相對,雖然難以公開抑制中年以上員工的工資,不過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這一跡象。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基於厚生勞動省的工資統計表分析發現,在員工人數超過1000人的企業工作的40~44歲男性員工的平均年收入在2008年時為797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0.9萬元),而2018年則減少至72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6.4萬元)。45~49歲男性員工的平均年薪也減少了50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31950元)。另一方面,2018年25~29歲員工的平均年薪則比2008年增加了17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0860元),20~24歲員工也增加了1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590元)。
![]() |
過去日本的職場是年齡和工齡越高,工資就越高,但是昭和女子大學特命教授八代尚宏表示,「由於人手短缺以及與外資企業的人才爭奪戰,年輕員工的工資提高,工資曲線趨緩。中年以上員工迎來寒冬時代」。
受中國經濟減速等因素影響,日本企業收益的擴大趨勢可能中斷。企業難以增加工資支出,論資排輩型的工資制度崩潰的可能性走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