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漲薪潮,但收入仍排在G7最後
2023/03/16
在日本2023年春季勞資談判中,日本主要企業紛紛做出了滿額答覆,主要製造業企業的滿額答覆達到了86%。由於日本物價上漲,勞資雙方的加薪意識發生變化。但實現日本近年來前所未有的加薪之後,日本的薪資水準在主要已開發國家中仍然最低。要實現持續加薪,日本企業必須採取措施,大力進行技能重塑等人才投資和提高生産效率。
豐田、松下控股、日産汽車、 三菱電機和川崎重工等日本主要企業相繼表示完全接受工會提出的漲薪要求。日立的基礎工資每月上漲7000日元,是1998年該公司實行現行談判公式以來最大的薪資提高,包括工資維持在內的工資漲幅為3.9%(前一年為2.6%)。
![]() |
在日本此次春季勞資談判全面展開之前,對加薪率的平均預測是2.85%。由於大企業先後給出了滿額答覆,經濟學家的預測也被上調。瑞穗研究與技術公司(Mizuho Research&Technologies)將之前的預測提高了0.2個百分點至2.8%。日生基礎研究所也將之前的預測提高了0.1個百分點至3%。
雖然日本的工資增長趨勢在擴大,但食品、能源等商品的價格正在迅速上升,考慮到價格的實際工資可能會減少。根據日生基礎研究所的數據,即使整個行業實現了3%的工資增長率,實際工資在2023財年也將減少0.2%。該研究所的經濟調查部部長齋藤太郎説:「考慮到物價因素,實際工資要到物價漲幅鈍化的2024年以後才會轉為正數」。
此次日本2023年春季勞資談判保持了較高的加薪水準,但日本的工資水準在國際上仍然較低。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23年各國工資水準預測值換算成美元來看,日本的年收入約為3.2萬美元,在7個主要已開發國家中最低,也低於南韓(3.5萬美元)。年收入最高的美國為7.6萬美元,是日本的2倍以上。
![]() |
金屬勞協(工會)的職員正在匯總勞資談判的結果 |
歐美企業在確定工資時考慮物價動向的意向更為強烈,這是國家之間存在工資差距的背景原因。
大型人才諮詢企業美國美世諮詢(Mercer)2月針對在日本開展業務的企業調查了加薪的理由,外資企業以通貨膨脹為由上調工資的比例最高,達到90%,而日本企業的這一比例僅為68%。美世諮詢日本法人的山內博雄指出:「人才流動性高的海外企業在確定工資時更傾向於考慮通貨膨脹率」。
由於日本非正規就業增加,勞動者每人平均勞動生産率在38個OECD加盟國中排在第29名,名次逐漸下降。要想持續漲薪,除了需要應對物價上漲外,還需要加快引進技能重塑及崗位聘用制等,促進勞動移動。
日本電機聯盟的中央執行委員長神保政史表示:「作為工會也致力於提高生産效率和企業發展,這有利於薪資和就業。希望使這種迴圈更加穩固,提高實際薪酬」。
日本國內企業的手頭資金到2022年底達到約259萬億日元,比10年前增長6成,創歷史最高水準。表示企業收益如何分配的勞動分配率2022年底為57.5%,比10年前減少8個百分點,一直在歷史性低水準推移。漲薪餘力進一步提高。
2022年12月日本經濟新聞實施的百名社長問卷調查就5年後的基本工資水準調查了經營者,回答「會增加」的佔7成。但問及薪資漲幅時,回答與2022年度相比的漲幅不超過1成的最多,達到60%。
如果換算成年漲幅,僅僅不到2%,日本綜合研究所的副理事長山田久表示「今後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可以預想到持續的高成本壓力,不得不説日本的薪金處於較低水準」。
如果包括IT(資訊技術)和人力資本在內,不積極投資提高勞動生産率,同時實現薪資和物價上漲的良性循環,日本在全世界的地位將持續低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