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吸引外國創業者放寬在留條件

2023/10/30


      日本開始為吸引海外創業者營造環境。日本創業增長緩慢的背景之一被認為是取得在留資格的條件太過苛刻,日本政府打算使立志在日創業的外國人在沒有辦公地點和投資資金的情況下也可以在日本全國逗留兩年。這方面仍有很多課題需要解決,包括行政程式的數位化和應對語言障礙等。

 

日本將調整在留資格條件(照片由Best Beer Japan公司提供)

 

       通過增加外國創業者,可以引進國外的最先進技術和外國人特有的創意。

 

       新産業將會更多地萌芽,也有助於增強地方的活力。美國就有過谷歌及特斯拉等由海外經營者創造出新一代産業的例子。

 

       日本的現行制度規定,外國人要取得相關在留資格,通常必須滿足以下條件:(1)確保辦公地點;(2)擁有2名以上正式職員或者投資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4.4萬元)以上。

 

       如果能夠在大學內的研究所設立網點,外國留學生在求學期間就能輕鬆創業。

 

       剛創業不久的新興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都比較少,籌集500萬日元以上的投資資金有很大難度。有了兩年豁免期,就可以將資金用於業務增長投資。

 

       日本政府將放寬辦公地點等條件,為促進創業而完善環境。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最早將在2024年度內修改有關在留資格「經營·管理」的省令等。

 

       將把目前分屬於國家戰略特區和經濟産業省的兩種項目整合在一起。只要項目計劃獲得批准,就可以在日本全國逗留2年。

 

       支援外國人創業的特區制度始於2015年,截至20234月共有380多人獲得認定。在13個特區中,大多數集中在東京都和福岡市,其他地方城市缺乏相關成果。

 

 

       據日本入管廳表示,以授予經營者等的「經營·管理」資格而在日逗留的外國人截至20236月底大約為35000人。日本政府內也有聲音判斷稱,雖然人數增至2015年的近2倍,但創業門檻依然很高。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創業者的吸引力評價中,分析了跨國企業數量、稅制、國籍易得程度等30多個項目,結果日本在24個國家中僅排在第21名。

 

       支援創業者的日本Deloitte Tohmatsu Venture Support公司社長齋藤祐馬表示,「日本大企業的投資意願並未降低,新興企業有望籌集到資金」。

 

       支援日本企業海外發展的Resorz公司的社長兒嶋裕貴認為,對海外創業者而言,建立銀行帳戶的難度及日本獨特的商業習慣成為障礙。

 

       從事基於人工智慧(AI)的專利檢索服務、主要在日本開展業務的美國Amplified AI的首席執行官(CEOSamuel Davies指出,「與歐美相比,日本的新創企業行業不成熟,支援的人才也不足」。

 

       出生於上海、從事電商APPKAUCHE的代表董事門奈劍平表示,「最大的障礙是語言。如果不會説日語,就連成立法人的手續也辦不了」。

 

       亞洲各國在建立更加靈活的接收體制。比如南韓,並不要求滿足取得簽證時規定的所有條件,而是可以從持有專利及學歷等多個選項中選擇合適的項目進行申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