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進駐日本讓日系車企有些糾結
2018/05/25
5月25日,全球最大車載電池製造商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在日本建立營業辦事處。該公司2017年的車載電池出貨量超過松下,達到12GWh(吉瓦時,1吉瓦時=100萬千瓦時)。乘上純電動汽車(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EV)普及的浪潮,成立短短7年便成為該領域的全球最大企業。目前, 寧德時代已成為對日本汽車企業來説無法忽視的存在。
形成與光伏電池和液晶面板相同的格局
寧德時代25日下午在橫濱市舉行辦事處的開業儀式,豐田、本田、日産等車企的高管預定聯袂出席。日産將在中國採用寧德時代的車載電池,本田也將在車載電池領域與寧德時代展開合作。一家日資汽車廠商的高管表示,「考慮到品質、成本和供給能力,很難想像沒有寧德時代的電動車業務藍圖」。
![]() |
寧德時代在車載用鋰離子電池領域,迅速達到匹敵松下的規模。 |
寧德時代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申請4月獲得批准,預計2018年夏季上市。上市時預計從市場融資超過2000億日元。但不僅限於此,寧德時代的高管透露,有望獲得8000億日元規模的政府貸款。
日本濱銀綜合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員深尾三四郎指出,「車載電池正在走上與液晶面板和光伏面板相同的歷史道路」。中國以融資能力和産能為武器,在液晶面板和光伏面板領域不顧目前的供求關係影響,展開大規模投資迅速擠走競爭對手。深尾表示,「車載電池由中國企業掌握霸權的可能性很大」。
在車載電池領域,豐田計劃2030年之前在研發和設備投資方面投入1.5萬億日元資金,其中約一半將用於設備投資。資金額按年計算,每年僅為1200多億日元。由於豐田嚴格要求投資必須獲得回報,對抗獲得政府支援的寧德時代並不容易。
在生産方面,寧德時代也在穩步擴大電池客戶。對寧德時代來説,車載電池僅僅是「交通工具領域」的銷售渠道之一。在「智慧電網」的蓄電池領域,寧德時代也試圖坐上主要製造商的寶座。
據稱寧德時代的首席執行官(CEO)曾毓群與日本軟銀集團社長孫正義有交情,有傳言稱雙方將加強在光伏發電蓄電池領域的合作。寧德時代還收購了中國的電池回收利用企業邦普迴圈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試圖將業務範圍從電源擴大至回收利用。
著眼水準分工,展開核心零部件爭奪戰
關於如何與寧德時代打交道?日本汽車企業仍舉棋不定。在電子行業,被中國大陸、台灣和南韓企業席捲的記憶仍歷歷在目。在電視領域,索尼在自主生産屬於核心零部件的映像管時代具備很高競爭力,但在核心零部件從映像管變為液晶面板之後,喪失了競爭力。雖然索尼與南韓三星電子展開液晶面板的合資生産,但未能跟上投資競爭,最終撤出了生産。現在索尼從南韓、台灣和中國大陸企業採購液晶面板。
日本的汽車産業呈「金字塔型」結構,以整車企業為頂點,據稱多達約3萬家的零部件廠商成為下面的基石。但汽車行業被稱為「CASE」(互聯汽車、自動駕駛、共用汽車、電動化)的技術革新將明顯改變這種産業結構。在核心零部件上具有壓倒性競爭力的零部件廠商將佔據優勢,有可能像目前電視和智慧手機那樣,形成「水準分工」的産業結構。
在汽車的核心零部件領域,知名企業圍繞霸權展開激烈競爭。電池領域出現寧德時代,車載半導體領域出現美國英偉達,美國英特爾也將收購以色列大型圖像處理半導體企業Mobileye。在汽車産業結構出現根本變化的背景下,寧德時代和日本汽車企業構建關係的方式將成為探索其未來模式的絕佳依據。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星正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