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的主角發生變化
2023/04/28
在中國上海市舉行的上海國際車展於4月27日閉幕。在日美歐中的主要製造商競相發佈新車型和概念車的背景下,憑藉純電動汽車(EV)實現飛躍的中國品牌顯示出存在感。從新車來看,中國大型純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擴大銷量,另一方面,中國市場最大企業德國福斯等的銷量下降。外資主導的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發生「地殼變動」。
![]() |
在上海車展上,比亞迪的高端品牌「仰望」受到關注(4月18日,上海) |
「海外品牌缺乏新技術,最近開始向朋友推薦比亞迪」,參觀上海車展的一位住在上海的男性汽車愛好者強調中國品牌正在提升實力。
EV車型擴大
比亞迪的展區非常熱鬧。高端品牌「仰望」的純電動超級跑車「U9」和SUV「U8」很受歡迎。
U8的售價高達109.8萬元,比BYD目前産品群中最貴的車型高出7成。比亞迪26日正式公佈了廉價純電動汽車「海鷗」的售價。起步價為7萬3800元人民幣,與現有産品中最低廉的車型相比便宜近3成。産品線的價格區間和車型構成大幅擴大。
美國彭博社報導稱,從1~3月中國乘用車銷量來看,比亞迪突破44萬輛,超過大眾品牌(42萬7247輛),躍居首位。大眾至少在2008年以後一直在銷量上居首,但面臨擴大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等銷量的比亞迪的猛追。在中國新車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比亞迪提高了存在感。
![]() |
擴大價格區間的不僅限於比亞迪。中國大型民營汽車企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以純電動汽車品牌「ZEEKR」推出最低18.98萬元的普及價位車型,而此前一直銷售30萬元以上的車型,擴大了價格區間。
與中國企業形成對比的是,長期以來在中國新車市場佔據優勢的大眾等外資大型企業的銷量目前正在下降。大眾2023年1~3月在中國的全集團銷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5%,僅為64.45萬輛。
純電動汽車銷量不佳是低迷的原因。由於銷售競爭激化,大眾在中國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大幅下降25%。雖然在引擎汽車市場掌握較高份額,但在純電動汽車方面落後於中國企業。大眾2022年集團全球銷量的近4成來自中國市場,在中國行動遲緩有可能對其經營産生影響。在純電動汽車和PHV等「新能源汽車」以外的市場縮小的背景下,豐田等日系車也受到影響。
「針對如何將在引擎汽車領域具備的中國市場優勢轉移到純電動汽車上,正在推進非常明確的計劃」,大眾CEO奧利弗·布魯姆(Oliver Blume)表明了尋求在中國市場挽回局面的想法。在上海車展上公佈的在安徽省合肥市新建純電動汽車和互聯汽車研發基地是舉措之一。大眾將投資10億歐元,把被中國市場接受的性能、內飾和軟體的開發週期縮短至目前的3分之1。
自30多年前開始,中國建立了借助中國企業與外資的合資來涉足新車研發和生産的合作關係。這是因為中國希望引進外資主導的新技術。但汽車産業的重心正在從零部件數量多、組裝方面也需要很多技術訣竅的汽油車轉向純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
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轉型中成為領先市場,現在已成為主戰場。外資與中國企業的關係出現了變化的跡象。德國一家大型汽車企業表示,「中國企業在純電動汽車領域更加自信,降低了對外資企業的依賴度」。
「兩田」何去何從?
國有大型汽車企業廣州汽車集團正在篩選與海外大型企業的合資業務。將與豐田和本田的合資企業稱之為「兩田」,予以重視,另一方面,2022年秋季宣佈與歐洲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的合資企業申請破産,曾面向中國市場銷售「吉普」品牌,但業績惡化。
廣州汽車將加快通過自主品牌「廣汽埃安(AION)」等強化純電動汽車業務。與上海汽車集團組建合資企業的美國通用汽車2022年設立了專門銷售進口車的直銷渠道,也出現了除合資企業以外,摸索自主路線的動向。
中國提出從年新車銷量約3000萬輛、世界最大的「汽車大國」,向中國企業在競爭力方面領先世界的「汽車強國」的轉換。新能源汽車市場發生過度競爭引發的降價戰等,事關生存的競爭日趨激化。激烈的競爭也將引發技術創新。今年的上海車展有可能成為中國汽車存在感進一步提高的轉捩點的象徵。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若杉朋子 上海、林英樹 法蘭克福、比奈田悠佑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