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調查:房價是中國經濟最大擔憂
2014/07/08
![]() |
瑞銀集團(UBS)的汪濤認為,受政府的微刺激政策和出口復甦的推動,4~9月將重返年增長率7~8%左右的增長軌道。此外,瑞穗證券亞洲經濟學家沈建光也認為,寬鬆資金將支撐財政支出,使經濟趨於穩定。
另一方面,很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結構調整壓力仍然根深蒂固。
日本大和證券的賴志文指出,出口增長仍無法抵消投資和消費的低迷。認為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年內進一步推出貨幣寬鬆的觀點佔到約3分之1。
作為可能導致經濟下行的風險因素,列舉「房地産行情」的經濟學家多於在上次調查中位居榜首的「影子銀行」,即理財産品等銀行體系之外的金融交易。
很多經濟學家認為,以地方城市為中心,中國住宅價格持續下跌等房地産供應過剩局面正日趨明顯,去庫存化需要較長時間。摩根大通經濟學家朱海斌指出,房地産部門對GDP的貢獻度佔整體的5分之1。如果房地産投資減少5%,GDP將被拉低0.6%左右。
新鴻基金融集團的溫傑表示,一部分房地産公司的資金週轉正在惡化,有可能導致理財産品的債務違約。類似這樣的擔心房地産市場對金融系統造成影響的聲音不在少數。
![]() |
(粟井康夫 香港)
參與調查的機構和經濟學家(以機構英語名稱排序,省略敬稱):澳新銀行(劉利剛)、東亞銀行(鄧世安)、Bank of Singapore(Richard JERRAM)、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楊志)、交銀國際(李苗獻)、招商證券(謝亞軒)、中信銀行(廖群)、花旗銀行(沈明高)、大和證券(賴志文)、星展銀行(梁兆基)、德意志銀行(Michael SPENCER)、高盛(宋宇)、海通國際(胡一帆)、摩根大通(朱海斌)、凱基證券(鄺民彬)、瑞穗證劵(沈建光)、摩根士丹利(喬虹),野村國際(張智威)、蘇格蘭皇家銀行(Louis KUIJS)、法興銀行(姚煒)、渣打銀行(申嵐)、新鴻基金融(溫傑)、UBS(汪濤)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