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從4月份開始接連出台的經濟刺激政策已開始逐漸顯效。5月的主要經濟指標顯示生産和消費均出現上揚跡象。另一方面,受供給過剩影響,住宅市場趨冷跡象明顯,「救命稻草」投資的增速持續放緩。另外,地方政府面臨著財政困難的局面,中國經濟仍存在下行風險。
 |
北京市郊外的住宅建設工地 |
「在堅持區間調控中更加注重定向調控,瞄準運作中的突出問題確定調控‘靶點’,在精準、及時、適度上下功夫,做好預調微調,未雨綢繆、遠近結合、防範風險,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李克強總理6月10日與兩院院士會談時強調要防止經濟向上勢頭夭折。中國政府自4月份以來接連出台了減輕小微企業稅負和加速基礎設施建設等小力度的經濟刺激政策。
出於對政策的期待,製造業的景氣感出現改善,出口情況也有所恢復。5月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8.8%,環比擴大了0.1個百分點。被視為能更準確反映企業活動的發電量的增長率也環比提高了1.5個百分點。
顯示消費動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月份同比增長了12.5%,比4月擴大了0.6個百分點,表現堅挺。
不過,經濟前景仍不容樂觀。最大的擔憂是住宅市場的趨冷。去年增長了近30%的住宅銷售額今年1~5月卻同比下滑了8.5%。受銷售萎靡不振影響,庫存出現增加,認為降價趨勢將進一步擴大的消費者持觀望態度。這使得住宅行情進一步趨冷,中國房地産市場正逐漸陷入這樣一種惡性循環。
住宅行情的低迷已經波及到了投資整體。包括建設投資和設備投資在內的固定資産投資1~5月同比增長了17.2%,比1~4月縮小了0.1個百分點,呈增長放緩趨勢。
對投資出現放緩感到擔憂的中國政府5月份指示地方政府加速執行預算。結果,5月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6.9%。和1~4月同比增長9.2%相比增幅大幅擴大,市場期待今後地方政府將正式啟動基礎設施投資。
但是,對政府的依賴也迎來了極限。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表示,地方政府持有的債務中,約有22%將在年內迎來償還期限。據推算,去年6月底地方政府的債務額超過10萬億元,光今年就需要償還2萬多億元。地方政府難以繼續支撐經濟發展。
地方政府的財源主要來自出賣住宅用地等土地使用權所得。如果地方政府為了確保財源而增加土地使用權的出售,房地産價格將進一步被壓低。與中國特有的土地制度聯繫起來的房地産市場和地方財政使得中國的經濟前景愈發不透明。
(大越匡洋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