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圈定10個重點領域
2015/05/20
按照這一計劃,中國將在2049年建國100週年之前分3個階段來強化製造業。首先在2025年之前利用IT(資訊技術)等提升製造業總體效率和水準,然後在2035年之前進入到美國、德國、日本等世界「製造強國」的行列。並提出了在2049年「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的目標。
![]() |
因此,作為此次長期計劃的重點,就是努力提高生産效率,轉型為像已開發國家那樣創造高附加值的産品。重視源自國內的技術創新和確立自主品牌,對於目前佔營業額比重還不到1%的大企業的研發投資,敦促到2025年提高到接近1.7%。
《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10個重點産業領域。除提高作為各種工業産品大腦的半導體晶片的國産技術外,還重視培養與確保本國資源密切相關的深海探測等海洋技術。並將提高生産效率所不可或缺的工具機與機器人、作為中國戰略出口商品的電車系統及電力裝備等也定為重點産業。
儘管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但在國內市場上,本國企業的劣勢非常明顯。中國的新車銷量佔到全球的四分之一,但國産品牌在乘用車市場上所佔份額還不到40%。另外中國企業在節能與感測器等新技術方面也顯著落後。
此次計劃顯示出中國渴望打破外國企業席捲本國市場的現狀。除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納入重點産業外,在隨著人口老齡化而擁有巨大潛在需求的醫療領域,也準備提升再生醫療所需的生物技術與醫療設備。
中國政府除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為重點産業的企業提供融資支援外,還研究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計劃同時還提出了放寬准入限制等,推動製造業的對外開放。
但這並不能消除外界對中國政府會不會加強保護本國企業的擔心,對於外資企業來説,《中國製造2025》將會産生多大的商機,目前尚不明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越匡洋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