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吸金力」下滑
2015/10/22
![]() |
資本流出超過流入意味著以參與經營及工廠建設的直接投資、金融機構的融資,以及瞄準股票和債券的證券投資為目的的資金正在減少。從不同國家來看,中國資本流出超過流入477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來自海外的投融資減少80%,另外富裕階層將資本轉移到海外,資本的收支逆差擴大。受歐美經濟制裁的俄羅斯(575億美元)、政局不穩的馬來西亞(334億美元)等資本流出超過流入也非常明顯。
金融市場目前正面臨貨幣、股票及債券紛紛下行的「三重下跌」局面。9月底,馬來西亞貨幣令吉兌美元匯率降至17年來最低水準。土耳其股價2015年下滑了近10%,巴西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到7年來最高水準(價格出現下滑)。
此前,新興經濟體作為世界的增長中心,從日美歐等國吸引了大量資金,持續保持高速增長。這些國家2005年前後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達到7~8%(國際貨幣基金調查),特別是2008年雷曼危機後,以中國為中心,發揮了彌補已開發國家經濟減速的作用。
但設備過剩及資源價格下跌構成重負,增長遭遇急煞車。預計2015年增長率為4%,將創下自2009年(3.1%)以來的最低水準。一直加速推進工廠建設和資源開發的海外資金作為當地企業的債務遺留下來,債務規模在過去10年裏增長到了3倍以上。因美元升值,新外匯採購成本也隨之增加,企業活動可能減少。
巴西國營石油公司巴西石油決定將2016年的投資額減少30%。馬來西亞通信巨頭Axiata(亞通)計劃把以美元計算的債務轉換為以當地貨幣計算。
各國為了保護貨幣,以外匯儲備為本金紛紛購買本國貨幣。結果,新興經濟體外匯儲備額排名前十的國家和地區截至2015年8月底合計儲備總額為6萬8495億美元,較頂峰時期(2014年6月底)減少了8.2%。超過了雷曼危機時停止下滑之前的跌幅(6.1%)。
儘管如此,新興經濟體的外匯儲備額在過去15年裏仍增加了10倍。多數觀點認為,企業貸款的長期融資比例增加,穩定性提高,因此不會引發貨幣危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