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車市場強勁背後是泡沫風險

2016/11/29


   11月18日國際車展「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廣州車展)」開幕。中國新車市場目前表現強勁,今年銷量有望達到比上一年增長約10%的2700萬輛。支撐強勁行情的是政府為了刺激經濟而在去年秋季出台的小型車減稅措施。會場內的行業相關人士呼籲延長減稅時間,但市場因政策而膨脹,「泡沫」的風險在加強。

廣州車展(11月18日)

   希望小型車減稅延長至明年——在車展的會場內,重慶長安汽車的高管面對記者這樣表示。減稅將帶來每輛車數千元左右的降價效果。2015年10月實施以後,此前低迷的各企業銷售迅速復甦。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年初表示今年新車銷售預計為2604萬輛,但如果延續目前的勢頭,有望超過2700萬輛。如果這樣下去,2017年有望達到3千萬輛。有望接近世界第2位美國的2倍、第3位日本的6倍。

   不過,在中國經濟日趨欠缺強勁勢頭的如今,對於呈現出通過政策透支未來需求這一局面的汽車市場,在相關人士之間,擔憂的聲音也不絕於耳。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國企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10月新車銷量比上一年同月增長94%,而長城汽車也增長31%,顯示出稱得上異常的增速。

 
   市場整體增長18%,為何中國企業如此高速增長呢?重慶長安汽車的高管表示,「這是因為除了減稅之外,我們還已經最大限度降價」。


   中國企業的共同點是對減稅結束後的危機感。

 
   「如果減稅措施退出,與歐美企業相比缺乏品牌號召力的中國企業將陷入最嚴峻的局面,這一點顯而易見」,廣州市內的中國品牌專賣店相關人士這樣説。各專賣店為了在減稅東風仍未停止前盡可能增加銷量而煞費苦心,進行降價。

   專賣店根據銷量從企業方面獲得銷售獎金的機制也在強化降價。即使每台的銷售價格下降,通過增加銷量,專賣店獲得的獎金也將增加。

   中國廠商此前曾經歷嚴峻的局面。新車市場在雷曼危機後出現需求下滑,2009~2010年得到小型車減稅的支撐,增加了銷售,但由於反向作用,2011~2012年再次陷入停滯。不過,這期間中國經濟保持較高水準的增長,支撐了各企業的經營,但如今的中國缺乏這種力量。

   降價將損害品牌。由於品牌遭到損害,正在發生如果不實施進一步降價就銷售不出去的惡性循環,對此中國車企自身也存在危機感。在強勁表現缺乏真實感的「泡沫」市場上,中國企業能採取的對策正在減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裕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