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經濟該為誰服務?

2017/09/13


  中國急速增長的共用經濟開始碰壁。以隨騎隨停的共用單車為例,從8月開始頻繁出現押金無法退還的狀況。此外,自行車的過度投放已經成為社會問題。各大城市紛紛開始禁止新投放共用單車。另一方面,中國在網約車領域還批准了不可思議的企業收購案,在市場壟斷的狀態下車費暴漲等問題開始浮出水面。

 

共用單車投放過量成為社會問題(8月,廣州市)

        

  因無法退還押金,「小鳴單車」的運營方廣州悅騎資訊科技從8月中下旬開始就一直在社交網站上道歉。  

 

  共用單車堆積如山

 

  然而,拿不回押金的用戶們無法平息怒火。不僅如此,廣州悅騎資訊科技的經營負責人還表示「退不了押金(不是公司的問題),是代理承包商的技術問題」,此番發言進一步激怒了用戶。

     

  尤其是進入8月以後,押金難退的現象蔓延到各家共用單車企業。原因是一些企業開始在激烈的競爭中掉隊,這些企業的用戶紛紛停止利用服務,申請退還押金。

  

   

  運營「酷騎單車」的北京企業也沒有退還用戶押金,此事引發了抗議。該公司始終尋找各種藉口逃避還款,解釋稱「因系統負荷過大導致目前無法返還押金」。

  

  用戶註冊共用單車時,為防止出現車輛故障等需要支付押金。酷騎的押金為298元。該公司目前已投放100萬輛單車,被認為收取了數十億~數百億日元押金。由於現在不退押金,很多用戶懷疑這家公司「本來就是為了押金才涉足共用單車,是在利用共用服務集資」。

 

  中國從2016年秋季開始掀起共用單車熱潮,已經有50家企業涉足這一市場,市場競爭激烈。共用單車的基本使用費大致為30分種0.5元左右,可以隨騎隨停,這種便利性受到青睞。被認為用戶數已突破1億人,全國的單車投放量達到1500萬輛。

 

  不過,各家企業為在競爭中勝出大量投放單車,街上單車堆積如山的狀況越來越多,已經成為社會問題。政府開始重視這一狀況,8月以後中國一線城市裏上海、廣州和深圳開始全面禁止新投放共用單車,北京市也在9月7日下達通知叫停新增投放。不過,摩拜單車和ofo等大企業依然沒有停止投放,廣州市8月29日罕見再次發佈禁止新增投放的命令。

 

  政府允許收購

 

  網約車也被視為中國共用經濟的代表,但利用搭車軟體進行的汽車共用服務也存在很多問題。正好是在1年前,滴滴出行收購了美國最大網約車企業優步科技的中國業務。中國網約車市場被滴滴壟斷。

 


   

智慧手機上的滴滴搭車軟體

  

  由於幾乎沒有市場競爭,搭車費用大漲了20~30%。「接單的車明顯少了,沒以前方便」,消費者們怨聲載道。  

 

  那麼中國政府為什麼允許滴滴收購優步中國業務,進而壟斷市場呢?負責反壟斷業務的商務部對此迴避稱,「目前還在審查中」。但有相關人員指出,「政府的意圖非常明顯,那就是如果能排除外國企業優步,讓本國企業處於優勢地位,違反《反壟斷法》也無所謂」。

 

  共用經濟到底為誰服務?8月中旬,《人民日報》以《共用業態,多聆聽用戶心跳》為題的評論性文章罕見地大篇幅批判了迅速增長的共用經濟。文中指出,「把共用經濟的文章做好,不能只是把共用當成噱頭,只拿共用説事而缺少真誠。對創業者與資本來説,在商業佈局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線下服務,尤其是向用戶提供良好體驗,否則辛苦搶佔的先機有可能得而復失」。

 

  中國的共用經濟好不容易才迅速擴大。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今後的成長將被打上大大的問號,可以説中國的共用經濟迎來了新局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裕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