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應正視中國是新創大國的事實
2017/05/10
多部田俊輔:路邊隨處可見各種顏色的「共用單車」,以及聚會時用手機app直接收取AA制費用,這在北京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
北京街頭的共用自行車 |
「中國的街道風景每3個月就會發生變化,因為新的商業模式不斷出現」,日立製作所中國總代表小久保憲一這樣説。而且,這些都是民營企業創造的服務。
提起中國企業,一般會想到中石油和中國移動這樣的大型國有企業。確實,中石油的營業額超過1.6萬億元,總市值也超過1.2萬億元,是世界少有的大型企業。但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60%,就業的80%卻是由民營企業創造的。
中國民營企業的新陳代謝速度非常快。2016年,在中國開設的企業總數達到552萬家。1年內的新開企業數除以企業總數得出來的週年開業率達到了21%。在國際上比較來看,日本的開業率在5%左右,美國10%,中國的開業率之高,極其矚目。
實際上,5年前的中國企業開業率還只有16%。高度重視社會穩定的中國政府為促進就業,大力鼓勵創新創業,開業率得以不斷攀升。李克強總理也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政府在創業的基礎建設和資金籌措上予以支援,2016年大學生創業人數超過了60萬人。
國際曾普遍認為在中國創辦企業有嚴格的限制和約束。但一名長駐中國的美企高管表示:「實際上網際網路相關和共用經濟等新領域的限制非常少,發展自由度高到驚人」。在共用單車方面,由於使用和停放的相關法規還未規範,目前可以隨意停車,利用率非常高。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曾説過中國是個新創企業的大國。劉永好在1982年創業,建立了以食品産業為中心的綜合企業「新希望」。劉永好表示,最重視培養年輕管理人員,以及通過網際網路不斷創新。近期,新希望與新興企業聯手正式進入網上銀行業務。
中國經濟增速儘管有所放緩,但也保持在6%以上。如何吸收國家的經濟增長力實現自身發展是全球企業經營者面臨的共同課題。2016年中國利用外資總額(以實際金額為準)從不同國家和地區來看,美國為38億美元(約262.1億人民幣),與5年前的約30億美元(約206.8億人民幣)相比有增加的趨勢。歐盟的投資額是5年前的1.5倍,增加到96億美元(約662億人民幣)。
另一方面,日本的投資額減少至5年前的一半以下,即31億美元(約213.8億人民幣),日企在中國的存在感降低。一名在日企工作的中國管理層表示:「也許對於坐在東京本社的董事們來説,中國經濟利多的資訊都是‘不想承認的事實’。為了讓日本企業獲得發展的原動力,董事們應該經常來中國,親眼看看實際的發展狀況」。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中國總局 多部田俊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