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造燃料電池産業之城
2020/07/06
燃料電池産業在中國蓬勃發展。中國政府提出了加快普及燃料電池車(FCV)及相關基礎設施的政策,豐田6月上旬宣佈攜手中國大型汽車企業成立開發燃料電池的合資公司。在力爭匯聚相關産業的趨勢擴大的背景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正受到關注。在這裡,面向燃料電池車的加氫站在中國首次實現商業化,被命名為「氫谷」的産業基地正在快速建設。
![]() |
佛山市南海區2017年在中國首次設置了商業化加氫站 |
從廣州市出發,驅車向西行駛1小時左右即可到達佛山市南海區的仙湖。湖畔分佈著酒店等設施,在周邊屬於屈指可數的渡假勝地。以該湖為中心的48平方公里區域目前正在成為燃料電池産業的一大基地「仙湖氫谷」。
計劃增加1000輛巴士
2019年底,介紹氫能相關産業的展示館開業。2020年10月預定建立氫能相關技術的開發中心和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等的研究人員和學生約500人將匯聚於此。此外,還計劃建立培養氫能相關産業技術人才的學校,政府將攜手承擔加氫站等基礎設施檢測工作的國家和省級檢測機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進行運營。
在佛山市南海區,燃料電池車的引進和基礎設施建設也將迅速推進。區內已有800輛燃料電池車,其中一半用於物流,其餘一半為巴士。目前正在運作的僅為400輛左右,但今後將逐步增加。據稱區政府還討論進一步增加1000輛燃料電池巴士。
南海區已有6座加氫站投入運作。從中國整體來看,截至2019年底,加氫站僅約60座,可見南海區的建設速度之快。南海區政府計劃2020年內把加氫站增至12~15座,到2022年增至22座。實際走訪正在運作的加氫站,發現每天有30輛物流車輛、20輛巴士前來加氫。加氫站的負責人表示「一直是滿負荷運轉」。
![]() |
在佛山市南海區,約30家燃料電池産業相關企業設置基地(區內的燃料電池工廠和採用燃料電池的物流車輛) |
南海區從2010年開始積極發展氫能和燃料電池相關産業。契機是大型車載壓縮機企業——廣東廣順新能源動力科技設置生産基地。其後相關企業不斷進駐,區政府也積極招商,現在約有30家氫能和燃料電池相關企業設置基地。2017年在中國首次設置了商業化加氫站。
針對很早就開始匯聚氫能源産業的背景,相關主管幹部將汽車産業的聚集和區政府的財力等列為理由。
豐田也將提供系統
在南海區及其周邊,建有大眾、豐田、本田、日産等的工廠,汽車零部件企業大量匯聚。佛山市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排在中國城市的第6位,這裡是佛山的核心地區,産業基礎雄厚。截至目前,南海區政府為培育氫能源産業投入的資金累計達到200億元,作為該區的新支柱産業,一直展開投資。
從中國整體來看,最近1~2年,對燃料電池産業的期待正在提高。中國政府2019年敲定相關産業的發展計劃,提出2030年建成1000座加氫站,使燃料電池車的規模達到100萬輛的目標。豐田也在2020年內攜手中國大型車企等5家企業,成立開發燃料電池的合資公司,計劃在2022年之前面向中國的卡車和巴士提供燃料電池車系統。
不過,燃料電池面臨的課題也很多。如果是燃料電池巴士,充1次氫的續航距離僅約200公里。而在純電動巴士方面,充1次電可行駛超300公里的車型也不罕見。此外,氫的價格也偏高。在南海區,政府補貼一半費用,但要實現純粹的商業運營,仍處在半途之中。當地幹部表示,如果是物流車輛,到2022年也許沒有補貼也能盈利。另一方面,有聲音表示更需要省級和國家級的普及促進措施。
南海區政府預測稱,此前對氫能源産業的投資未來將創造1000億元的經濟效益。當地官員表示,氫能還能用於汽車以外,今後有發展性和將來性。計劃首先以汽車為中心,不斷擴大氫能産業的範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廣州支局 川上尚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