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35年新車全改環保車,日系有利

2020/10/28


    中國正在商討在2035年之前將新車銷售全部設定為環保車。將50%定為以純電動汽車(EV)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而佔剩餘50%的汽油車全部為混合動力車(HV)。世界最大的中國市場的方針轉變將迫使世界車企加以應對。

   

    中國的汽車專家組織「中國汽車工程學會」10月27日發佈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在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的指導下制定,預計中國的汽車政策將根據這份路線圖實施。

   

 

     提高以純電動汽車為中心的新能源汽車的比率。佔2019年新車銷售的比率僅為5%,但路線圖提出到2025年提高至20%左右,2030年達到40%左右,2035年超過50%。新能源汽車的95%以上為純電動汽車。

   

     剩餘的汽油車等將全部改為屬於節能車的混合動力車。將混合動力車的比率到2025年提高至汽油車等的50%,2030年提至75%,2035年提至100%,並非混合動力車的傳統型汽油車等將停止製造和銷售。

    

     中國9月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排放量居世界第1位的中國轉向去碳化社會,純電動汽車等的爆炸式普及不可或缺,將推進全面取消普通汽油車的大膽的方針轉變。

     

       關於汽車的「去汽油化」,歐洲走在前頭。英國宣佈到2035年禁止汽油車等的新增銷售,法國也計劃設置2040年之前設置同樣的限制措施。9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宣佈了在2035年之前禁止汽油車銷售的方針。

    

       而在日本,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等佔銷量的比例2019年為39.2%。日本政府計劃到2030年達到50~70%,但與中國和歐洲等相比顯得遜色。

   

       新車銷量世界第一的中國市場必將對世界汽車廠商的戰略産生影響。豐田在9月的北京國際車展上表示中國的混合動力車累計銷量超過了100萬輛。很多觀點認為,中國政策有利於包括本田在內、強於混合動力車的日資企業。中國國有的重慶長安汽車和北京汽車集團已宣佈2025年之前停止汽油車等的製造和銷售。

     

      中國此舉還應對中美對立的激化和國際物流的停滯。到2035年構建零部件等不依賴海外的中國自主的供應鏈。力爭轉型為不僅是銷售,在技術方面也領先世界的汽車強國。

       

     路線圖還提出推進自動駕駛領域開發的方針。到2030年在高速公路和限定地區實現自動駕駛技術。到2035年促使與物流等結合的高度自動駕駛技術在各地實現實用化。

  

  中國重視混動車,日系加快應對

  

   作為環保車型之一,中國開始重視混合動力車(HV),日本汽車廠商也加快應對步伐。豐田集團將向中國當地廠商出售混動車的基礎系統,促進混動車的普及。本田也在中國加速投放混動車。日系車企有可能憑藉優勢技術抓住商機。

  


   

   中國預定2021年開始將混動車等定位為低燃耗車並提供優惠政策。如果中國此次提出的長期普及目標能夠實現,將促進混動車需求進一步擴大。

    

       豐田2019年春季免費開放了混動車等電動車型的相關專利。此外,還與電裝等達成一致,通過共同出資的BluE Nexus公司向廣州汽車集團等提供混動車的基礎系統。如果這些系統被中國當地企業廣泛採用,在量産效應下成本也會降低,從而讓混動車更容易普及。 

   

廣州的豐田銷售店

    

  本田提出了2030年使全球銷量的3分之2為混動車、純電動汽車(EV)等電動車型的目標,計劃2025年之前在中國投放超過20款電動車型。目前混動款「雅哥」的銷售情況良好,本田2020年還投放了混動款「淩派」等。

   

  另一方面,關於新的長期目標,中國還在探討構建不依賴他國的供應鏈。混動車的逆變器和馬達等基礎零部件從日本等國家進口的情況不在少數。日本企業面臨的課題是,如何在關注中國政策的同時,增加中國本地的生産和採購。

   

  而且,中國認為環保車的最有力候選是不排放廢氣的純電動汽車,混動車被定位為過渡技術。日本車企不應滿足於當前的混動車需求,還需要關注新一代技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