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稅能遏制中國房價上漲嗎?

2021/07/20


       中國計劃在部分城市試行房地産稅。以此來遏制貨幣寬鬆政策下資金流入樓市後導致的房價高漲。此外,也有著為陷入財政困難的地方政府增加收入的目的。

 

       中國財政部等5月召集地方政府負責人和專家舉行會議,提出了試行房地産稅的方針。2011年上海和重慶引入了房産持有稅,此次則打算引入包括土地在內的全面的固定資産稅。

 

       擁有豐富特區經驗的廣東深圳和推進自由貿易港改革的海南省是候選試點。還提出了逐步把上海等大城市和陷入財政困難的地方城市列為對象的方案。

 

 

       引入新稅收的最大目的是遏制房價上漲。在中國,為應對新冠疫情而實施的貨幣寬鬆政策使得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産市場。從交易價格自由、容易反映出市場供求的二手房來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四大城市的平均同比漲幅超過1成。

 

       由於房價高漲,中國金融相關部門自1月起採取了房貸總量限制措施。而且嚴格監督個體經營者是否挪用週轉資金貸款來買房。

 

       今後將配合這些金融規定,設置固定資産稅,降低土地收益率,遏制投機炒房。同時也期待通過出售空置房,增加二手房市場供應量,讓房價穩定下來,以降低年輕人等買房的難度。

 

       徵收房地産稅的另一個目的是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地方財政因採取經濟刺激措施和應對疫情進行減稅等原因而惡化。2020年赤字達到9800億元,10年間膨脹至近5倍。

 


 

       地方財政對房地産開發和買賣的依賴程度加深。2020年,地方政府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售給房地産企業所得的收入超過中央和地方稅收總額的5成。與房地産相關的5種地方稅也有很多稅種與開發和買賣有關。截至2019年的10年裏,規模增至4倍,在地方稅收中佔比達到25%。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售樓處

 

       如果失去與房地産相關的財政來源,地方財政將難以維持。中國打算通過制定包括土地在內的地方房地産持有稅,來緩解財政來源不足的問題。

 

       中國的地方城市依靠房地産開發創造了內需,財政也比較依賴房地産。但對居民持有的房地産徵稅也存在與社會主義相偏離的一面,擁有多處房産的富裕階層也強烈反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手伊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