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出售中國工廠引發員工大罷工
2016/11/23
事情的起因是索尼11月7日宣佈的重組計劃。索尼計劃將廣州市的相機模組工廠以約100億日元的價格出售給中國企業,徹底退出該工廠的經營。
![]() |
索尼廣州工廠內罷工的員工(17日) |
然而這個決定遭到了員工的反抗。
「我們是索尼的員工!」「不能沒有任何解釋就隨便將工廠出售給中國企業!」「不想讓我們示威就給補償金!」
發起罷工的員工們喊著這些口號,逼迫工廠高管。員工從11月10日開始就採取了封鎖工廠出入口,延誤産品出貨時間的強硬對策。15日在臨近交貨期的産品無法出貨的情況下,警察終於出面解決問題。期間有人受傷,策劃遊行的11人被逮捕。
![]() |
員工不是機器也不是奴隸,不要把我們出賣,我們也有尊嚴和人權(此處為日語翻譯而成)——從16日開始,工廠的大門上貼了這樣的橫幅,員工雖然正常到工廠上班,但並不幹活,而是在工廠內的食堂和運動場上消磨時間。截至22日這種情況一直在持續。目前周圍仍然有很多警察在警戒。
員工採取強硬手段是有原因的,目的是獲得「補償金」。一位26歲的女性員工説,「聽説索尼要撤退的消息很吃驚,但聽負責人説,索尼是知名的大公司,參加罷工的話能獲得很多補償金,不太清楚怎麼回事就跟著參加了」,並且斬釘截鐵地表示「拿不到錢是不會回到生産線上的」。
熟悉中國勞務和撤退問題的IBJ諮詢公司(廣州市)的前川晃廣就日本企業的實態指出,實際上即使企業方面沒有任何過錯,「很多日本企業也優先選擇提供很多補償金來儘快解決問題」。
![]() |
此次索尼的事例從手續上來看,企業方面也沒有任何過錯。《勞動合同法》第33條規定,「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此次索尼出售工廠僅僱主發生了變化,因此索尼無需給員工任何補償。
這也是進駐中國的日本企業以前多次吃過苦頭的問題。索尼今後會如何應對來收拾殘局將受到關注。
一方面,中國方面會如何處理該問題也受到關注。中國提出「從量到質」的産業升級,就需要為擁有技術實力的海外企業等創造公正的業務環境,但實際上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中國方面起碼需要認識到,如果今後想「通過無理取鬧佔便宜」的行為不斷上演,來自海外的投資將進一步減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中村裕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