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外資中國變局(5)逆境求盈

外資中國變局(5)逆境求盈

2015/06/16

PRINT

          這是在北京市內西側住宅區的一角。2015年3月底,由日本大型零售商伊藤洋華堂經營的「華堂商場右安門市」悄然關門。如今已摘下招牌,店前廣場也成了附近小學生的足球練習場。看著這悠閒的景象,住在附近的主婦王阿姨説:「以前這裡的食品賣場可熱鬧了。」

永旺商場武漢店每月有100萬左右顧客光顧((2014年12月,湖北省武漢市)
        洋華堂最初在北京開店是在1998年。當時中國還鮮有現代化的零售商店。在經營方面,當時洋華堂方面提出「應重視對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而中國國有企業的合資方卻針鋒相對,表示只需做成銷售廉價商品的大眾商店。雖然經營方針因此時而出現搖擺,但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洋華堂還是實現了盈利。

         2008年夏季,讓全中國沸騰的北京奧運結束後,洋華堂的顧客突然走向減少。洋華堂中國總代表三枝富博回顧道:「北京洋華堂曾經的重要顧客是那些來北京建設奧運設施的民工」。而奧運結束後,華堂商場越是為了挽回北京本土顧客,就越陷入與周圍商場的價格競爭,進入惡性循環。與憑藉日式服務不斷增收的成都洋華堂相比,北京洋華堂的經營狀況出現持續低迷,僅2008年一年就關閉了4家門市。

       「除生鮮食品以外,我基本上不去實體店買東西」,遼寧省大連市27歲的銀行女職員鄒婷婷如是説。她最近剛在網上買了空氣凈化器。網購價格便宜,種類豐富,目前被認為已經佔到中國零售市場的約10%。對於實體店零售業來説,經營環境也日益嚴峻。

        湖北省武漢市是擁有1千萬人口的中國內陸中心城市。2014年年底開業的永旺商場武漢店即便是在工作日,一到傍晚,就擠滿了前來購物和用餐的當地顧客。當地法人總經理椎名孝夫滿意的説:「很多顧客是衝著日本的安心與安全而來的。」

        2012年山東省青島的永旺商場因「反日遊行」遭到破壞。雖然在華業務持續虧損,但永旺仍將在購買力不斷增強的中國消費市場尋找商機。

        對於企業來説,在整個社會的經濟處於上升趨勢時,很容易拓展業務。但只有在經濟低潮期,絞盡腦汁,獲得顧客認同才算真正實現企業的價值。「盈在經濟低潮時」,作為永旺前身之一的「岡田屋和服店」的家訓中有這樣一句箴言。對於結束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永旺如今再次深深感悟著這一家訓……

      本連載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高航、中村裕、阿部哲也、原島大介、若杉朋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4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2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