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爭奪人才的一舉兩得

2018/07/02


  中國城市間的人才爭奪戰正越來越激烈。各地政府紛紛出台政策,為外地人才提供戶籍和住所。面對不斷加速的少子老齡化,各地意在吸引優秀的年輕人,保持城市的活力。此外似乎還有借此激活房地産市場的意圖。

 

武漢提出「5年留住100萬大學生」的目標(武漢市的武漢大學)

 

  在古都西安,一封快遞在4月寄到了大學生小黨(21歲)的家裏。裏面裝的是西安的戶口簿。一週前,黨同學在微信中申請了西安戶口。「用手機拍身份證和大學在籍證明的照片發過去就行了。不用自己去戶籍辦理部門」,黨同學介紹道。

 

  黨同學利用了西安市政府2017年3月實施的人才落戶新政。只要是35歲以下的在籍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基本上都能獲得西安戶口。

 

  在以前,出身陜西省小城鎮的黨同學要想拿到西安戶口並非易事。西安外國語大學的張忠鋒教授表示,大約一半的外地學生考慮落戶西安。

 

  已經有50多萬大學生取得了西安戶口。過去5年西安戶籍人口合計僅增長29萬人。西安在2017年底的常住人口數約為950萬人,比一年前實際增長10萬人。

 

  在長江沿岸的湖北省武漢市,距離市中心幾站地的高層住宅樓中,一間47平方米的房子月租2200元。但市裏有大學生住房優惠政策,對於大學畢業3年內、在武漢工作或創業的人,市政府將補貼20%的房租。第1年的物業費也由政府全部承擔。

  

武漢市政府為在武漢就業的大學生補貼20%房租(武漢市的住宅)

 

  武漢市的大學畢業生購房也能享受8折優惠。該政策吸引了大量申請者,6月9日實施了首次抽籤搖號。在戶籍方面,只要是35歲以下的大學畢業生,並在武漢市就業或創業,就全部可以落戶武漢。市政府呼籲企業方面優先錄用本地大學的畢業生。

 

  這些都是武漢市政府在2017年6月出台的政策。出生於湖北省荊州市、在武漢讀大學的張同學(20歲)表示,我將來想在武漢創業,留在武漢,對於非武漢本地的大學生來説這些政策很有吸引力。


 

  武漢是中國大學生最多的城市之一。以前學生畢業後通常會去北京、上海找工作,不過現在武漢致力於留住大學生。在武漢一家外資企業上班的楊女士(29歲)來自武漢的隔壁城市。她表示,政策出台後,因為能夠在武漢落戶,十幾名高中校友從上海和深圳回到了武漢。

 

  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房價和房租猛漲,年輕人難以實現「買房→結婚→生子」這種中國人典型的人生規劃。2017年底,北京和上海的人口首次出現減少。西安和武漢的政策使得優秀的人才從北京和上海流出。

 

  除了西安和武漢,還有杭州、南京、成都、鄭州等其他20多個致力於吸引人才的城市。這些城市大部分屬於僅次於北京和上海的「二線城市」。出台人才引進政策的背景是少子老齡化進程加快。

 

  2017年中國的出生人口數為1723萬人,低於2016年,而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則提高0.6個百分點,提高至17.3%。如果不從現在開始積極吸引優秀的年輕人,未來的稅收將受到影響。

 

 

  出台人才引進政策的另一個目的是激活房地産市場。

 

  5月,天津市宣佈「放寬落戶條件」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申請者徹夜排隊。天津擁有多所名牌大學,本地學生考大學相對容易。另一方面,受房地産等投資不振的影響,天津1~3月經濟增長率僅為1.9%,全國墊底。天津市的一位公務員表示,這肯定是希望通過吸引人才來激活房地産市場。

 

  當前,對不少城市來説,房地産行業是支撐稅收、就業和經濟增長的支柱。西安公佈人才引進政策後,房地産價格快速上漲。武漢也掀起了不同尋常的住宅建設熱潮。一位投資基金的運營者坦言,既能清房地産不良庫存,也符合中央政府重視人才的方針,對於地方政府來説人才引進政策可謂一舉兩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北京 原田逸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