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統計數字並未説謊

2015/10/29


       中國經濟減速將會持續到何時?這一懸念讓全世界惴惴不安。中國政府10月19日公佈三季度實際經濟增長率為6.9%,時隔6年半跌破7%,但有人懷疑實際數字應更低。為什麼中國無視全世界的擔憂,不真正採取經濟刺激措施呢?統計數字真的反映出實際經濟狀況嗎?

        李克強總理9月中旬的講話已經清楚地表明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實質性危機。在參觀遼寧省一家成立於1914年的老牌大型重工裝備製造廠時,李克強稱「東北的裝備製造有底蘊,但轉型升級的任務也很緊迫」。

    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貸款發放量

      遼寧這片土地和李克強總理有著不解之緣。在2007年擔任遼寧省委書記時,李克強曾向美國駐華大使表示,國內生産總值(GDP)只能用於參考,一般通過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這3個數據判斷經濟增速。

 
       3個數據隨後被稱作「克強指數」成為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指標。眼下這3個數據所顯示的狀況非常嚴峻。例如今年8月的鐵路貨運同比下降了15%。遼寧省的官員在總理視察後坦露出目前的困境:「經濟發展正面臨著困難」。

       今年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率比二季度低了0.1個百分點,證明中國經濟存在減速趨勢。但有些進駐中國的日系廠商不是很肯定地表示「感覺公佈數字有些虛高」。儘管對GDP統計的不信任感增強,但也未必就能肯定自己掌握的是實際狀況。

        行業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完全不一樣。經營「優衣庫」的迅銷公司會長兼社長柳井正在10月8日的記者會上就中國經濟表示:「儘管出現短期調整,但不會成為非常事態」。受益於中國業務,該公司的凈利潤創下了歷史新高。

    「世界工廠」已成為歷史


  
吉田忠則 的其他文章

  人民幣這次是扛不住了?

  東北三省與浙江到底差在哪兒?

  中國該如何應對房地産弱點

  如果習近平和安倍笑著握手

  中國統計指標,何時讓人看懂

  中國「新常態」下的「平常心」

  中國不良債權讓人看不懂

  這是一場賭上政治生命的博弈


  中國經濟的「懦夫遊戲」

  是誰在阻礙中國就業

  中國房地産稅的尷尬

  中國資本限制管理手段已到極限

  中國是日美的黏合劑

  陽光政策和中國經濟的微妙關係

 
   

       事情的真相是,10年前拉動經濟增長的是以製造業為主的第2産業,在GDP中所佔比例達到了47%。

       以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契機,中國的貿易額迅速擴大,一度被譽為「世界工廠」,但這已經成為過去。從2005年的統計來看,服務業和零售業等第3産業所佔比重為41%。在經過10年之後,今年前三季度的GDP中,第3産業所佔比重已經上升到51%,高出第2産業約11個百分點。

       增長率也形成鮮明對比。第3産業增長8.4%,第2産業則只有6%。零售業和服務業等的堅挺彌補了製造業的減速,總體上維持著近7%的增長率,這就是中國經濟當前的狀況。這一勢頭還波及到海外,成為目前日本人所看到的訪日中國遊客的「爆買」。

      産業結構發生變化的起因是2008年雷曼危機時實施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當時中國政府擔心全球經濟陷入同步衰退,於是推出經濟刺激措施,但由於規模過大,導致生産設備嚴重過剩,使得製造業至今仍在困境中苦苦掙扎。這期間以城市為中心,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將服務業和零售業推升到主要産業的地位。

       因此,日本製造業人士感覺「增長率接近7%不正常」也是有情可原,因為他們並不掌握經濟的總體狀況。


        中國重點培育的第3産業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今年前3季度的消費增長11%,而電商則增長了36%。

      「分裂狀態」將持續到何時

        堅挺的第3産業和拖累經濟的第2産業呈「分裂狀態」,中國經濟的這一現狀將會持續何時呢?9月份在土耳其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財政部長樓繼偉認為今後5年將是結構轉型的陣痛期。中國當局者似乎也尚未看到隧道的出口。

        在李克強總理指出問題的東北地區,有許多效率低下的老舊重工業工廠,這裡面就凝縮了中國經濟的難題。現在只關注增長率跌破7%,但東北的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上半年增長率更低,分別只有5.1%和6.1%,而遼寧省更是只有2.6%。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