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將成為中國發展的阻礙
2019/05/21
村山宏:最近在中國到處可以聽到「996」這組數字。「996」是指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週工作6天的長時間勞動。在中國IT企業,長時間勞動問題被認為十分嚴重,部分企業的義務加班現象橫行。以網際網路行業為核心,要求改變996工作制的呼聲越來越強,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反而稱「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對於這一問題出現各種不同的聲音。那麼會不會和日本一樣,出現中國版的「勞動方式改革」呢?
![]() |
在中國以IT行業為中心,長時間勞動現象成為常態(圖文無關,Reuters) |
3月底出現的名為「996.ICU」的網站引發了這次討論。網站的內容為抗議IT行業普遍存在的長時間勞動現象。「996.ICU」的名稱似乎是指長時間勞動工作,甚至需要 ICU(重症加強護理病房)。該網站獲得了眾多支援,有人甚至列出了加班嚴重的企業名單。華為技術、阿里巴巴和京東集團等快速增長的企業均被列入「黑名單」。
在網上揭發 「黑心企業」
強迫義務加班的黑心IT企業的真實情況在網上被揭露。4月中央電視臺(CCTV)報道了996工作制的問題,關於長時間勞動問題的討論在全國擴散。馬雲就996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表示,「我個人認為,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996,你什麼時候可以996?」、「你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你怎麼能夠實現你想要的成功?」。
馬雲想表達的似乎是,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需要長時間勞動和學習的奮鬥精神,但他的發言被解讀為肯定了義務加班。網路上出現了「如果公司給加班費誰也不會有怨言,就是因為被強迫免費加班才會有怨言」、「不能偷換概念,這是誰違反勞動法的問題」、「我換了幾分工作,還是朝9晚5的工作比較幸福」。
不僅馬雲,新興IT企業的經營者中的工作狂不在少數。在美國和日本,IT企業的長時間勞動也成為常態。即便如此,最近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意識到,超長時間勞動反而導致生産率下降,縮短工作時間的企業也出現增多。在中國的IT行業,何止996,甚至存在被戲稱為「007」(一天24小時,一週7天)的事情,超長時間勞動成為常態,但此次討論或許會成為中國縮短工作時間的契機。
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的勞動時間屬於什麼水準呢?不妨用經合組織(OECD)統計的各國日均勞動時間來比較一下。由於短時間勞動的女性兼職人員佔比越高的國家,其日均工作時間越短,因此僅對正式員工較多的男性日均工作時間進行比較。在被調查的33個國家中,勞動時間最長的是墨西哥的379分鐘,排在第2的是日本的360分鐘,南韓為287分鐘,中國雖然還是2008年的統計數據,但也長達308分鐘。
妨礙勞動生産率的提高
從歐美國家來看,美國為271分鐘,德國為227分鐘,比中日韓都短很多。或許是因為東亞有提倡勤奮的文化,長時間勞動容易被認可。日本、中國、南韓,東亞經濟的高速增長或許正是得益於勤奮、願意長時間工作的勞動者的不斷增加。但是,這樣的長時間勞動不僅會直接損害身心健康,也成為阻礙單位時間勞動生産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 |
據日本生産性本部調查,日本製造業的勞動生産率只有美國的7成,服務業是美國的5成。日本的勞動生産率從1970年代開始就被指出比美國低,但是差距一直未能縮小。年輕勞動力人口減少加上公司裁員就業人員數目減少,致使勞動總量不足。為彌補勞動總量不足,日本沒有努力提高勞動生産率,而是採用了長時間工作制的方法。這樣帶來的結果是,單位勞動量生産出的勞動成果(附加值)沒有得到提高,經濟增長率也處於低水準。
南韓的經濟結構與日本相似。南韓的生産年齡人口(15~64歲)也從2017年開始轉為減少,由於未能改善生産率,逐漸進入低速增長。現在,中國也正在步日本和南韓的後塵。受獨生子女政策影響,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15~59歲)在2012年轉為減少。2018年充分就業人數也同比減少54萬人,減至7億7586萬人。依靠廉價勞動力增加支撐的模式成為過去。
馬雲所説的奮鬥精神對於創業者來十分重要,但中國現在到了應該認真考慮如何縮短勞動時間的時期。2018年夏季,中國社會科學院提議提高生産率,實現週休3天。是通過短時間勞動向實現一定程度經濟增長的歐美社會轉型?還是沿襲長時間勞動、陷入低速增長的日韓型社會?996問題的解決與中國的未來緊密相連。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