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雞蛋看日本的物價低
2022/04/14
田中陽:在日本,雞蛋被稱為「物價的優等生」。其實所謂物價「優等生」不只有雞蛋這一種。日本物價最近30年都沒怎麼上漲。日本怎麼了?
2021年,日本雞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2020年=100)為102.4,僅比1985年上漲10%。但綜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了16%,因此雞蛋被稱作物價的「優等生」。
在日本的超市裏,既重又容易破的雞蛋經常是特價商品。為了讓顧客不去其他店舖,超市裏的雞蛋經常特價銷售。最近,東京的超市裏也在以148日元(約合人民幣7.60元)銷售10個裝的M號雞蛋。在這種傳統銷售方式之下,雞蛋被當做吸引顧客的寶貝。
雞蛋為何成為特價商品?這是因為日本的雞蛋存在慢性生産過剩,價格下跌壓力長期存在。
![]() |
在人口減少的背景下,幾乎全部雞蛋都被日本國內消費,雞蛋的産量持續保持在260萬噸。如果雞蛋價格下滑,日本政府會給予補貼,因此調整生産的商戶很少。
背景是店舖過剩
根本原因是零售的過剩競爭和雞場的過剩生産。這不僅限於雞蛋,很多消費資料都是如此,因此日本的物價難以提高。
原因之一是日本的店舖處於過剩狀態。據英國調查公司歐睿國際統計,2021年日本零售店舖數量(推算)為83萬1088家,美國為91萬8370家。按每家店舖應對的平均人口來看,日本約為150人,美國約為360人。日本的很多超市在同一個商圈內開店,相互競爭。在這種環境下,招攬顧客的競爭當然越來越激烈,關鍵因素之一是價格競爭。
日本經濟産業省的經濟普查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零售業的賣場面積為1億3534萬平方米。面積比1991年增長了約23%,而銷售額僅增長3%。賣場效率惡化成為價格競爭更加激烈的溫床。
如果每家店舖的商品特色不同,或許可以實現差異化。但日本出現了藥妝店店開始特價賣雞蛋,便利店開始經營生鮮食品,行業間的壁壘已經消失。還有的超市以地區最低價為賣點,在傳單上寫著「如果有比其他店貴的商品,請告知」。
讓激烈的降價競爭成為可能的,是廠家的過剩生産。即使構建了週密的供應鏈,店舖也有可能出現缺貨。如果廠家的備貨沒有一定程度的剩餘,可能會被零售方處罰。如果保質期臨近,廠家只能進行庫存廢棄處理。正是因為生産量超過了能賣完的量,才導致了食品的廢棄損失。
消費者勒緊錢包
還有一個原因是日本消費者抵觸漲價。最近30年,日本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2%左右的有三次,分別是在1997年、2014年、2019年。這三次都是消費稅率提高的年份,當時提出抗議的是超市。
日本經濟産業省的商業動態統計顯示,以超市為主體的各種商品零售業的銷售額在增稅後下滑,有1年多時間低於上年業績。即使商品只漲價2~3%,消費者也會勒緊錢包。正因為有這種心理陰影,超市為了儘量避免轉嫁到價格中,抑制物價上漲。最近,永旺、西友等日本大型商超凍結了PB(自有品牌)商品的價格就是這個原因。
超市為了在與廠家、批發商的進貨談判中更加有利,也紛紛增加進貨。這導致過剩生産,從而引起零售現場的降價。一家超市的負責人指出「不消除過剩生産和過剩店舖,物價就不會上漲,但誰都不會去做。因為只要一做,就輸了」。
這是毫無收穫的「懦夫遊戲(Chicken Game)」。日本物價的「優等生」不僅僅只有雞蛋這一種,原本是為消費者考慮的降價引起了「合成謬誤(Fallacy of Composition,每一個局部正確,加起來整體卻是一個謬誤)」,從負面的惡性循環中無法自拔。「日本物價低」的原因就在這裡。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田中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