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半導體從摩擦30年到合作
2022/05/11
加藤晶也:「在半導體領域與美國合作,感覺到了命運的奇異」,在日本的五月黃金周長假期間訪美的日本經濟産業相萩生田光一5月4日説出了這樣的心裏話。這是他在日美之間就半導體合作達成基本原則後舉行的記者會上做出的發言。
![]() |
日美發佈的半導體合作基本原則提出「以雙方同意、相互補充的形式進行」 |
萩生田光一之所以用「奇異」一詞來形容,是因為過去日美在半導體問題上曾有過對立的歷史。那就是1980年代後半期到90年代前半期的所謂「日美半導體摩擦」。對於日本來説,這也是如今半導體面臨困境的起因。
1980年代後半期,日本半導體製造企業席捲全球市場,擁有超過50%的份額。當時,日本威脅論在美國高漲,1985年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根據美國《貿易法》第301條款(對不公平貿易慣例的報復)起訴日本。第二年(1986年),雙方簽署了規定監視日本對美出口價格這一對日本不利條件的《日美半導體協定》。
美國不斷要求日本半導體開放市場,並遏制對美出口,日本企業因此逐漸喪失競爭力。日本企業的份額也下降到1成左右。
「也有美國在某種意義上施加壓力的原因,後來日本走錯了路,才導致了衰退」、「日本製造的半導體企圖席捲全球的挑戰和野心導致了失敗」。
萩生田光一在記者會上如此回顧了日本半導體産業的發展歷程。
![]() |
日本經濟産業相萩生田光一(右二)在美國參觀尖端半導體研究設施 |
有著這樣一段歷史的日美之所以合作,是因為半導體在經濟安全保障上的重要性增加。如今,民間企業的動向已經和國家安全保障緊密聯繫在一起,中美正在爭奪軍事和經濟方面的主導權。其象徵之一就是半導體,除了人工智慧(AI)等民間領域之外,半導體作為軍事技術的重要性也不斷提高。美國之所以對先進技術的外流顯示出警惕,很重視與志同道合的國家或同盟國之間構建供應鏈,也是因為存在這樣的背景。
在內容不足一張A4紙的半導體合作基本原則中,羅列著設想到中國的詞句。其中寫到,十分重視「開放的市場、透明度和自由貿易」,同時指出,「日美及其他志同道合的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目的是提高供應鏈韌性」。
美國對中國表現出對抗的心理,並對尖端技術加強保護的行為,與過去重視本國産業,對日本提出嚴苛要求的姿態存在重合的部分。
日美之間的半導體摩擦體現了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本質,那就是為了保護可能對本國安全保障造成影響的産業,即便是同盟國,也會表現出不顧一切的姿態。美國能夠與日本合作,也反過來證明日本的半導體産業在美國眼裏並未構成威脅。一方面,背後也折射出美國的弱點,那就是由於國際水準分工的原因,本國的開發和生産並不穩固。
日美此次達成的基本原則還提出「以雙方同意、相互補充的形式進行」。兩國能否把原則轉化為富有成果的合作?《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已生效70年,成熟的日美同盟的真正價值將受到考驗。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加藤晶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