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何時能走出4萬億陰影
2013/12/17
![]() |
![]() |
胡錦濤與歐巴馬通話
在發佈上述消息的前一天,位於權力頂點的時任中國總書記胡錦濤接到了一個來自海外的電話。「希望在即將於華盛頓召開的金融峰會上共商如何實施強有力的對策」,打來電話的是4天前在美國總統選舉中獲勝的歐巴馬。
據悉,胡錦濤回應表示這場金融危機暴露了國際金融體系許多深層次的弊端,國際社會應該認真總結這場金融危機的教訓,在所有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革,尤其是要深入探討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完善國際金融組織、改善國際貨幣體系等重大課題。美國正是次貸問題引發的雷曼危機的震源地。胡錦濤告誡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有必要重新構築一直由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秩序。
但是,胡錦濤內心其實應該十分矛盾。當時中國對實施經濟刺激對策十分謹慎,甚至要為經濟降溫。其背景在於雷曼危機之前中國存在基礎設施和資産泡沫。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擔心以08年8月的北京奧運會為界泡沫將會破裂,因此從07年秋季開始實施了強有力的金融緊縮政策。央行通過窗口指導要求銀行不要增加融資,08年之後仍繼續這一方針。
07年到08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從14%以上下滑至不到10%。中國國家統計局指出08年上半年之前經濟運作朝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強調政策效果顯著。
不過實際上受雷曼危機影響,從08年夏季開始以沿海地區為中心大量的外出務工人員失業,經濟和社會的運作開始紊亂。
如何避免出口高度依賴美國的中國經濟滑坡?據稱胡錦濤在08年10月下旬向齊聚北京、參加亞歐會議(ASEM)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法國總統薩科齊等日歐首腦尋求建議。4萬億元經濟對策實際上也是中國的國內經濟對策。
從一開始就感到擔憂
在鉅額強心劑的刺激下中國重新恢復了生機。「早上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09年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笑著對記者們説。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于09年1~3月觸底,4~6月復甦至約8%。李曉超表示,經濟刺激對策出台的時機恰當,效果明顯。
以此為契機,中國經濟實現了V字型復甦。在經濟刺激對策結束的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2年間,中國的進口額增長了約20%,來自海外的直接投資增長了約10%,中國的經濟復甦支撐著危機後的世界經濟。
不過,中國非常擔心當時實施的財政政策將産生副作用。據稱在經濟刺激對策發佈第2天的08年11月10日,時任總理溫家寶對副總理李克強和王岐山表示必須加強對投資的監管,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正確使用資金。
在實施經濟刺激對策時,資金不足的地方政府創建了被稱為「融資平臺」的秘密代營公司,通過從銀行貸款、發行債券來籌措資金。這些資金被用於效率低下的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産開發,擔心這將引發泡沫和呆帳的聲音開始升溫。
在此之後問題繼續以其他形式爆發出來,開始動搖中國的金融系統。地方政府的融資途徑成為「影子銀行」,問題變得愈發複雜和不透明,直到現在仍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投下陰影。
經濟改革仍是中國今後面臨的課題
今年3月正式啟動的習近平政權11月中旬召開了十八屆三中全會。12日閉幕時發佈的「公報」內容曖昧,令市場十分失望。不過會議決定的具體措施在3天後公佈後,市場對改革的期待再次升溫。
15日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指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民間資本向國有企業以及向國有企業主導的項目投資。這將逐漸改變國有企業在經濟的支配地位。
《決定》還提及調整實施了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保護財産權利以及擴大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公報」中的提及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等也開始令人期待。
受雷曼危機影響決定實施經濟刺激對策時,中國政府也在摸索改革。4萬億元的第一大用途原本是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其次是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鐵路建設以及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雖然欲通過經濟刺激對策來解決社會問題,不過最終卻招致了房地産泡沫,這些問題被遺留給了現任政權。
但如果預測中國這次改革也只是喊口號、希望渺茫,還為期尚早。和全球陷入混亂的當時相比,現在各國經濟相對穩定。中國的就業形勢也出現好轉。中國自己也十分清楚勞動力人口減少導致潛在經濟增長率下滑,不打算盲目實施經濟刺激對策來刺激經濟。
5年前震動全球的金融危機將中國推到了全球經濟的主要舞臺。中國今後能繼續守住這一位置嗎?這取決於能否解決5年前那場被推遲的改革……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