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領導層正在轉向容忍經濟增長放慢的路線,顯示出即使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減速,也要把擺脫以地方為中心過度依賴投資的局面等課題作為政策重點。完全清除目前難題的政治意圖也在發揮作用,因此中國不會輕易推出經濟刺激政策。但這種姿態蘊藏著經濟急劇減速的風險,希望刺激經濟的地方政府也有可能日趨不滿。
「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反覆強調的一貫主張。而總理李克強也明確表示,「靠刺激政策拉動經濟空間已不大」,並發出指示稱,要有效利用存量資金。
習李體制全面啟動已經約3個月。在銀行資金週轉惡化,短期利率上升的情況下,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仍作壁上觀,這無疑反映了習李體制的政治意圖。
習李體制為何加強這種姿態?原因之一是,要消除目前的難題。
中國前領導層在2008年的雷曼危機後,依靠4萬億元刺激政策促使經濟實現了V字型復甦。但過度的設備投資導致國有企業産能過剩,房地産價格出現暴漲。此外,高收益率金融産品等也在不斷蔓延。
此外,收入差距也在擴大,社會不滿也有增強趨勢。中國的新領導層不得不對路線調整作出強調。
另外一個因素是中國經濟已經迎來高速增長時代終結這一轉捩點。如果推進提高生産效率的舉措等,經濟將陷入停滯,這種責任將全部由習李體制承擔。
實際上,習李體制在今年夏季強化改革姿態的政治取向已露出端倪。根據經驗法則,新任領導人在就任後3~5個月內,將逐步處理前任留下的問題。目前正是這種關鍵時期。
在習李體制內輔佐李克強的是以重視市場機制而聞名的副總理汪洋。而習近平的智囊則是具有美國留學背景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鶴。此外,繼承此前曾大刀闊斧推進金融改革的前總理朱鎔基衣缽的周小川留任人民銀行行長,而樓繼偉擔任財政部長。
即使是在天津市市委書記時代曾通過積極投資拉動增長的第一副總理張高麗也公開表示,「中國決不能片面盲目地追求速度」。目前,習李體制看起來已經形成統一步調。
但仍然面臨危險。內陸地區的地方政府高官一廂情願地認為需要經濟刺激政策。他們認為如果經濟急劇減速,增長率降至7%以下,領導層也無法坐視不理。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國領導層正在推進整風運動,要求「防止浪費」等,並積極懲治腐敗官員。
(大越匡洋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