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 (65)回中國出差的苦樂之談
2015/06/12
返回中國國內出差的次數也恢復到了幾年前的那種快節奏的狀況。
在上海出差期間,日本航空公司的一位朋友問我:「中國和日本兩國之間的工作感受如何?」我回答説:「每次回到中國國內出差,總會産生一種因工作速度而産生的陶醉感和緊張感。在按部就班地過日子的日本,這是很難體驗得到的一種工作快感。但是,論過日子,則是日本安寧得多,沒有那麼多的小煩惱。」
在日本你想推進一個新項目,需要突破各種障礙,首先企業或政府部門內部有一些人似乎活著就是專門為了來找岔子的,喜歡把問題點無限放大。如果這個新項目有80%的成功可能性,但到了這些人那裏,他們只看到剩下的20%的風險,把風險放大,將事情説得糟糕透頂。而在中國,這種時候,大家就已經往前面闖了,至於可能會碰到的問題則留待問題發生時來對應。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景象:當日本企業決定行動時,機會已經喪失,留下一堆後悔。中國社會常説的「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類的成語、警句,在日語中儘管也有類似的表達方法,但日本社會中使用得卻並不普遍,其原因恐怕就在於此。
不過,普通的居家過日子,日本社會會給人很多方便之處。就拿問路來説,在上海10號線的陜西南路地鐵站,我只看到6、7號出口的標記,沒有找到朋友在等我的2號出口,便問地鐵工作人員。地鐵工作人員手一揚:「1號線!」儘管作為上海人,我明白了他所表達的意思,但是將心比心,如果我是一個外地來的遊客,怎麼能理解這樣的指路方法呢?
進火車站時,需要像進機場那樣接受行李檢查。當我們把重重的行李放入X射線檢查器,跑到另一頭等候行李經過檢查送出來。這時卻發現那位負責觀察監視器檢查行李內部物品的工作人員居然在打瞌睡。行李檢查成了一種形式。於是會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一種由徒勞感而産生的身心疲憊。這大概可以説是我的中國出差的苦樂感受吧。
![]() |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著有《新華僑》、《蛇頭》、《解讀中國全省事典》、《獲得世界市場第一的顧客戰略》等50多部日文著作。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