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102) 「拜訪日本人家的禮節」有哪些?

2016/03/07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到朋友家拜訪,本來是一位非常高興的事,而且很簡單。但是,不管關係多麼親密,都要遵守禮節。到別人家拜訪,都有最低限度的規則。這是世界各國共同的。

     如果是中國人之間,或許沒有問題。各位讀者在小時候,也學習過「拜訪別人家的規則」吧。

     在拜訪別人家時,如果對方是外國人,就有有些麻煩了。這是因為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特有的規則。但是,拜訪外國人的家,是非常有意思的事。要理解一個國家,這是難得的機會。同時,「拜訪別人家的規則」體現了各國的國民性,非常有趣。

     在生活還不習慣的海外,而且是去在當地結交的朋友的家裏時,諸如「適當的行為」、「不會丟臉的禮節」都有哪些等問題,從平時的生活中有時難以推斷出來。

     下面簡單看看各國去別人家拜訪之際的規則,

     比較有名的是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各國。在參加朋友家的Home Party(家庭派對・轟趴),要攜帶自己喝的酒。我還記得,在日本參加一次家庭聚會時,有個歐洲人攜帶了2打啤酒,我感到吃驚。如果是海量,1瓶威士忌或許不夠喝。

     據稱,如果獲邀去法國人的家裏,攜帶鮮花或香檳將很受歡迎。這符合法國人的風格—非常愛漂亮。同樣是在歐洲,到了德國就稍稍有所不同。雖然是啤酒的國度,但似乎最好避免攜帶啤酒。在拜訪之際,遵守時間也是德國的規則。

     在加拿大成年人的家庭聚會上,最後似乎應在廚房幫忙收拾東西,例如「洗盤子」。聚會的最後在廚房中結束。

     而在有午睡習慣的西班牙,晚上經常熬夜。家庭晚餐一般是從晚上9點開始。於是,對於外國人來説,參加的門檻就很高,據説讓會話中斷是不禮貌的。從晚上9點到深夜,用外語滔滔不絕地聊天,會讓外國人感覺很痛苦。

     的確,各國各不相同,那麼日本是什麼情況呢?拜訪日本人家時的規則到底都有哪些呢?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寫給外國人的「拜訪日本人家的禮節」有哪些呢?

        以中國為代表,各國共通的規則是,「攜帶簡單禮品」。問題或許在於帶什麼禮品。我在中國獲邀去朋友家的時候,對於拿什麼東西去合適,總是感到頭疼。

     當然,根據拜訪對象是長輩、工作上的上司、還是親密的朋友,禮品的價錢和種類也會不同。此外,在日本拜訪別人家、與在中國拜訪日本人家,情況也會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説,

        1.禮品金額在2、3千日元(人民幣100元~150元)左右。
        2.當地的特産和當地的酒很受歡迎 
        3.不要在拜訪對象附近的商店購買
        4.過了保鮮期自不必説,還要避免保鮮期臨近的禮品
        5.最好避開不太知道烹調方法和食用方法的特殊山珍海味等
        6.蛋糕等個數很重要的東西要比對方家的人數多出2、3個。

        不僅是拜訪別人家,禮品的選擇也的確令人頭痛。對於拿什麼當禮品好,確實很傷腦筋。

        但在最近,出現了類似中國人的「爆買名單」一樣的東西,購買從日本帶給中國朋友的禮品就變得比較簡單了。

    下面是我的禮品名單。

        1.便攜保溫杯
        2.電動刮鬍刀
        3.眼藥
        4.白色戀人巧克力餅乾
        5.Royce巧克力
        6.混裝的Mary 巧克力
        7.在中國超市也有銷售的點心的日本版

     不過,1和2必須是Made in Japan(日本製造)。但是,買到這些東西非常困難,在中國遊客爆買之後去買東西,Made in Japan就將一個也剩不下。在日本尋找Made in Japan卻非常困難。

     或許是大氣污染的影響,作為禮品,眼藥水非常受歡迎。容器可愛的眼藥就更加錦上添花了。

        日本的巧克力很好吃。按亞洲人的口味來説,可以説比正宗的歐洲産品更合口味。而且價格也比中國還便宜,同時種類豐富。百奇、小熊餅等還有中國版,但日本版更好吃。這是一個謎。

     另外,長期在中國生活的日本人喜歡什麼樣的禮品呢?


        1.如果是點心,那就什麼都好(尤其是日式點心)
        2.護髮産品(潤髮油類在中國意外地難以買到)
        3.常用的眼藥。送給日本人時,與容器的可愛相比,實用性更加重要。
        4.新出版的書籍和雜誌

     基本是上面這些。我在北京生活時,在得到日式點心時,總是非常珍惜,甚至進行冷凍。

     回過頭來,看看拜訪日本人家之際需要注意的問題。雖然準備禮品自不必説,但如何送給對方呢?我本人在給中國人送禮品時,總是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交給對方。

     如果是在日本,在門口寒暄之後,將被帶進房間。在房間裏會再次相互問候,在結束的時候送出禮品,是一般情況。

     關於送出禮品時説的話,以前一般都説「一點不值錢的東西,不成敬意」。這樣説帶有謙虛的含義,但有人會想「如果是不值錢的東西,就別當禮品了」,如今,下面的説法經常使用。

        「只是一點心意」、「不知道合不合口味」、「您能喜歡是我的榮幸」、「這是我的一片心意」、「聽説是口碑很好的點心」……

     對於拜訪別人家,我一直感覺很麻煩,但大家是外國人。不需要考慮詳細的規則。在拜訪日本人家的時候,主要是攜帶禮品,之後是遵守時間,做到這些就足夠了。

     嚴格遵守拜訪別人家的時間,稍稍有點麻煩。

     在約在外面碰頭的時候,提前一點到達是日本人的常識,但在拜訪別人家時,不能提前到。據稱最好比約定的時間晚5分鐘。但不能遲到10分鐘。

     此外,獲邀在日本人家吃晚餐時,雖然沒有特別的規則,但與中國不同的是,將桌子上的東西一點不剩全都吃光,會讓日本人感到高興。如果按中國禮節「留一點」,會讓日本人覺得「或許感覺不好吃」,如果有可能,希望大家全部吃光。

     此外在現代日本,在別人家一般不能吸煙。如果那家的主人是吸煙的人,基本上會有吸煙的場所,因此與那家的主人一起行動就沒有問題了。

        但是,如果是日本人之間,在拜訪別人家時,會有很多非常麻煩的禮節。
        在門口按門鈴的次數、在門口脫掉大衣、在進門時應面向哪個方向、脫鞋進屋時身體的方向、鞋子如何擺放……

        在進入房間之後坐在哪個位置、在對方倒茶之後怎樣喝、點心怎樣吃……。令人感覺非常麻煩。

        外國人不需要考慮這些,只要注意攜帶禮品和遵守時間,剩下就可以盡情感受日本人家庭裏的情形和日本人家庭的晚餐等等了。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