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8)花見小路的錢湯
2014/05/24
我工作的職場和旅遊傳媒相關,跟公司的日本前輩們,常有機會出差遠行。前輩們挑旅館時,從大飯店到
![]() |
流程大約就是這樣的。我的其中一位前輩川桑,每一回更是嚴守泡湯的次數和順序。傍晚前入房後先泡湯,然後吃晚飯。睡前再泡一回,第二天一早起床,再泡最後一次。後來跟日本朋友去旅行時,發現其他人雖然不一定都是如此,不過入房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泡湯,倒是共通習慣。久而久之,我也受到影響。有一回跟從台灣來玩的朋友,去住了溫泉旅館。一登記入房,放好行李後,我無意識地便説:「先去泡個湯吧!」朋友愣了愣,問:「啊?現在就要去洗澡?睡前再洗吧?」那時我才突然意識到,在外地和另一種文化習慣的人生活久了,許多生活的小細節,都會不自覺地改變。
這一回到訪京都,民宿裏的洗澡間沒有浴池,是事先就知道的。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但真正入住以後,總還是覺得沒有泡到湯,好似套餐中少了配菜一樣。旅行中住宿的地方沒有澡堂或溫泉,那就去找一個能夠泡澡的錢湯吧!於是,一時興起,我便為了泡澡而出發去尋找錢湯。
從祇園的花見小路往三條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到京坂三條站附近,就抵達了我要尋找的這間藏在巷弄轉角的「柳湯」。木造的兩層老樓房,溢滿町屋風情的懷舊感。從建築外觀到入口與脫衣間,澡堂的壁畫和浴池的壁磚,都保有著昭和年代的老風味。錢湯外是霓虹初上的車水馬龍,錢湯內是往昔的時光暫留。我喜歡這種日式老錢湯,它們的殘留凸顯了日本這地方,新舊交融的對稱之美。
進了澡堂,入座沖洗身體的位子上,因為從未見過這款老式的水龍頭,一時不知如何開啟。摸索半天,坐在一旁共浴的男人突然伸手幫忙,解決了我這外地人的窘境。臨時起意而來,我沒有準備沐浴用品,一會兒那人注意到了,又熱心地主動借我肥皂,我只能傻笑道謝。事後,告訴了日本朋友這件事,朋友笑著回應:「這就是我們關西人的熱情哪。」
熱騰騰的水從腳底覆蓋到胸口,我在矇矓中看著錢湯裏的人們,好似大家的動作都緩慢下來。有一瞬間,我甚至錯覺,連他們拿著的水瓢衝下來的水,水流的速度都是慢動作。
![]() |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4部以上。近作為散文《夢中見》,遊記《日本 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