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最近突然對南部鐵器有了興趣。很多人見到南部鐵器的「南部」兩字,大約以為這種鑄鐵的食器雜貨是來自日本的南方。其實恰恰相反。南部鐵器出自於東北的岩手縣。江戶時代統領岩手盛岡這一帶的藩主稱為南部氏 南部藩,故起源於當時的鑄鐵工業便得此名。
在東京,若想一網打盡跟飲食相關的用具時,走一趟淺草的合羽橋道具街準沒錯。依偎在淺草寺附近的這條長長的商店街,
大大小小超過170間的店家,幾乎濃縮了日本人的飲食世界。從個人嗜好用的泡茶咖啡器具,到家庭餐桌上的鍋碗瓢盆、廚房裏的烹飪器具,以及餐廳營業用的專業機械、看版和收銀機等等,簡直像個料理器具的萬國博覽會。不只種類齊全,且因為類似批發市場的性質,故同樣的東西,價錢都比百貨公司來得便宜。
趁著週六下午的好天氣,於是決定出門到那裏看一看。
合羽橋其實來過好多次了。不過,從來不是為了自己。以前去合羽橋,大多只是到淺草寺時順便經過的附屬行程而已。不然就是陪我媽去。我媽喜歡逛料理食器的店,來東京玩的時候,常特地帶她去。她在這裡曾買到了心儀的日式漆器飯盒、過年時裝糖果的盒子,和放炸豬排的半月形鐵網。那些全是她號稱在台北,怎麼尋遍也找不到的恰當款式。
本來覺得她恐怕是誇張了,可後來,身邊又有許多熱愛烹飪的朋友也説過類似的話。他們來到合羽橋道具街買的食器數量之多,都讓我誤以為他們家其實只是住在隔壁。我擔心帶那些玻璃陶器製品飛回台灣,不怕破碎嗎?顯然是過度操心了。專業的購物旅人,早已訓練出萬無一失的打包和行李的收納方式。至於在台灣開日式餐館的朋友們,除了買食器以外,從做關東煮、串燒到章魚燒的機器,甚至天花板的燈罩全在合羽橋包辦了。一箱箱貨運回台灣,像是搬家。
喜歡料理的人,自然無法抵抗合羽橋的魅力。對做菜沒興趣的人呢?我總也會建議來逛一逛。因為逛完這條街,看見的不只是日本人如何在意「吃」這件事的種種細節,更從那些相應的工具和食器中,徹底明白日本文化裏在乎專精、分工和形式的具體表現。於是更加明白,和食被認定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産」的道理。那肯定的不單單是食物的製作過程或好吃與否,而是從料理衍生出來的,一種人文層面的精緻文化。
像是今天這樣特地為了買自己要的東西來逛合羽橋,是第一次。
沿途看著店裏擺出來的各種烹飪器具,雖然聞不到任何美味的菜香,卻彷彿能想像得到用它們做出來的料理,一定有多麼好吃。這些被堆在架上的工具,全是為了等待有一天,滿足人們口腹之欲而存在的呢。忍不住拍拍它們。希望它們會知道,能夠成為他人的幸福製造機,是一件很光榮的事。
最後,我走進了道具街上歷史悠久的釜淺商店,終於買到符合期望的南部鐵器。一隻日本職人打造出來的鑄鐵平底鍋。
都聽人説,鐵器料理出來的食物雖然美味,但使用方式較為繁瑣,若不遵守的話就容易生銹。
結帳時,店裏的老闆娘,特地教導了我使用的步驟。
「要常常用它,愈用才會愈好用。總而言之,要讓鐵器慢慢習慣你。」
老闆娘做了結論,將鍋子交到我的手上時,我忍不住微笑起來。
不只是我要適應它,也要讓它習慣我。
多麼像是一場因緣際會的相遇哪。
鐵器如此,何況人間?
許多情感磨合的道理,原來藏在南部鐵器。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4部以上。近作為散文《夢中見》,遊記《日本 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