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年號「考案者」談「令和」如何來
2019/05/07
被視為日本新年號「令和」考案者的大阪女子大學名譽教授中西進日前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他把「令」讀作「うるわしい(URUWASHII)」,同時表示「令和的意思是構築美好和平」。雖然在採訪中,中西教授並未承認「令和」方案由自己提出,不過其表示考案者與符合當今日本現狀的詞語出現相遇。他還強烈呼籲應繼承沒有戰爭的「平成」時代。
「令和」蘊含的意義
記者:新年號中蘊含著什麼樣的資訊?
中西進:年號雖有出處,但是我覺得出發點不是年號出自哪,而是想讓日本新時代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 |
接受採訪的中西進(京都市) |
近代日本戰爭不斷。1945年好不容易從戰爭中解放出來,維持了和平。天皇(4月30日退位的明仁天皇,現為上皇)曾表示,「平成時代是沒有經歷戰爭的30年」。使平成時代的和平更上一層樓不就是如今的使命嗎?年號的「令」與「和」就是祈願實現「令」的「和」。
記者:「令」這個漢字真是富含深意啊。
中西進:因為「令」是通常不會訓讀的漢字,很多人不熟悉,其具備「美好」之意。「令」字和「善」字一樣,是表現美好的最高級的詞語。「令」字與「和」字組合後,就變成了構築美好和平的意思,而不是平淡無味的和平。
(僅日本就有)310萬人死於戰爭。這些人被殺害,不應該被遺忘。戰爭將個人完全抹去。正如「5萬士兵」的説法,並不會加上「人」字。個人被殺害、被埋葬、被遺忘……。大家只能被動的接受。
「ra行」讀音(譯者注:「令和」的日語讀音為reiwa)的年號很少。「令和」的讀音富有現代的酷炫感,同時也包含著文化層面的融合。
西邊的文化經過中國和朝鮮半島,最終到達日本。這就是文化逐漸向東傳播。然後這些文化在日本經過融合成為新的文化。融合的文化最為豐富多彩,「令」字也是如此。
《萬葉集》是全世界的
記者:新年號出自《萬葉集》第五卷梅花宴梅花之歌32首的序文。這是年號首次出自日本古籍,但也有觀點指出究其根源還是來自漢籍。
![]() |
「令和」的出處 |
中西進:日本古籍還是中國古籍的説法容易引起誤解。《萬葉集》絕對沒有排除中國。《萬葉集》是在文化逐漸向東傳播過程中形成的,是全世界的口傳文學。在其之後的《古今和歌集》等則屬於日本自己的産物。萬葉詩人吟誦帶口頭語、唇語的和歌。其立足點是「人」而不是「日本人」。
記者:但是在昭和時代戰爭爆發之際,《萬葉集》也被用於提高民眾的戰鬥意志。
中西進:裏面確實有「海行かば」(海行兮)、「醜の御楯」(成為保護天皇的盾牌)和「御民われ」(作為天皇子民的我)等説法。在收錄了4500首和歌的《萬葉集》中,僅僅是一小部分成為了國民歌曲和口號。這不是《萬葉集》的罪過。
記者:「初春令月、氣淑風和……」,這首梅花宴的序文中有著怎麼的含義呢?
中西進:我認為這首序文的作者是擔任大宰帥的大伴旅人。在舉行梅花宴的前一年,平城京(譯者注:日本奈良時代的首都)中發生「長屋王之變」,開始了藤原4兄弟的獨裁統治。大伴旅人在這一時期被降職,來到大宰府。這首序文中無疑蘊含著其對中央政局的複雜感情。
![]() |
中西進送給本報的書寫和歌的彩紙 |
在這種境況下作的序文中流露出既不向當權者抗爭,也不屈服的決心。其內心該有多麼不甘啊。然而他壓制住這份不甘,悠然風雅地舉辦了宴會。顯示出不如意時令人欽佩的生活態度。
「生存意志」十分重要
記者:「令和」時代日本應該力爭成為什麼樣的國家呢?
中西進:在明治時期前半段,日本並未向外擴張,主張自己是小國。中江兆民就是代表人物。作為一個小國,帶著智慧和自豪感行動。但日本從中途開始誤認為自己是大國。希望現在日本再次掀起小國主義的討論。
所謂小國,是猶如真珠一樣的國家。真珠不管在哪都能發光。即使是昏暗的地方。日本的和平憲法就閃耀著這樣的光輝。憲法第9條不就在散發光芒嗎?
記者:回顧古代歷史,日本現代處於什麼位置?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給我們帶來了不安。
中西進:我覺得日本歷史能以700年為單位來劃分。古代為「情」的時代,中世紀以後為「智」的時代,近代則是「意志」的時代。
「意志」的時代才剛剛開始。通過每個人都有自知,具有良好的意志,全體就能作出重大決定。在人工智慧時代,這種「生存意志」將會越來越重要。進一步來説,人工智慧可能不具備「領悟」能力。
記者:但另一方面,日本也在進入近代日本人未曾經歷過的人口減少時代。
中西進:我覺得這也是好事。當然,過渡期會很艱難。但只要挺過了這段時期,如果減少到8千萬人,就會形成8千萬人的社會。現在的人口密度對國家來説真的好嗎?最後也就是農田回歸自然。
![]() |
接受採訪的中西進(京都市) |
記者:還有最後一個問題。您很早以前曾經説過,年號是由上天制定的。是上天讓您制定年號的嗎?
中西進:上天不會降臨人間。必須由某個人來思考,所以需要人,這是脫離俗名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適合現代日本的年號一直漂浮在自然中的某個地方,在某個時間,與人相遇。
記者:請問您最喜歡的萬葉詩歌是什麼?
中西進:「吾之戀此時令人心傷,多胡的山野深處也在哭泣傷悲」(巻十四)。愛情令人傷心。現在感到悲傷,將來也會傷心,真不愧是《萬葉集》。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大島三緒 榎本行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