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和」日本該做的事情
2019/05/01
井口哲也:「令和」時代已拉開序幕。新時代的日本如何才能富饒呢?
日本的「昭和」時代是從廢墟上站立起來,不斷實現增長。「平成」時代急轉直下,進入停滯的時代。最終不現實的增長惡果顯現,經濟泡沫破裂。企業忙於應付設備、人員和債務這3種過剩,招致了1990年代後半期開始的通貨緊縮螺旋。但是,原因不僅僅是昭和時代的「負遺産」。「平成」還是受過去的成功經驗束縛,一直從該做的事情上移開視線的不作為時代。
日本在産品製造方面被新興市場國家追趕,在此背景下,日本企業採取的是通過壓低工資來保持競爭力的貧窮化策略。這是網際網路不斷普及、亞馬遜和谷歌呱呱墜地的時代。未能積極轉向智慧比産品更具力量的數位時代,被20世紀型的日本模式束縛而停滯不前。結果是工資和經濟均持續低迷的「貧窮迴圈」。自通貨緊縮全面出現之前的1997年起,日本21年來的平均工資竟然下降8%,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僅增長不到3%。
日本要想恢復經濟增長,該做的事情已經很明顯。
在人口持續減少的背景下,難以無限度地增加女性及老年人的勞動參與和外籍勞動者。能實現自動化的工作應交給機械,而勞動者應專注於附加值更高的工作。勞動者短缺的日本處在能借助大膽的自動化走在世界最前列的位置。日本政府僅僅倡導提高工資是不夠的。需要構建培養企業願意主動支付高薪的數位時代人才的機制,以及他們能充分發揮能力的靈活雇用規則。提高日本的生産效率、形成工資增加和經濟擴大的良性循環,是跨越人口減少和老齡化的正途。
「人和國家都是在面對逆境和悲劇之時産生邁向未來的思維」(注:從日語翻譯而成),新加坡建國之父、前總理李光耀留下了這樣的話。1965年,新加坡以被馬來西亞驅逐的形式被迫獨立,淡水和糧食的自給也無法保證。由於危機感,推進了大膽的外資引進和轉向金融等知識産業,創造了在每人平均GDP上走在亞洲前列的國家。
日本被稱為問題已開發國家。如果列舉困難將沒有止境。但是,決定國家走向的並非所處的環境。健康的危機感和努力跨越困難的意志將開闢未來。日本朝著令人感到驕傲的「新日本」,希望今天邁出了第一步。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局局長 井口哲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