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企在中國(上)本田欲乘上龍背

2018/05/17


  本田將在中國發起一場大挑戰。其在北京國際車展上發佈了大膽的計劃,即在2025年之前推出純電動汽車(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等20多種車型。在自動駕駛和共用汽車領域,本田將相繼與中國企業攜手。作為日本企業的先驅,本田已進入中國20年,將在純電動汽車大國中國發起挑戰。

    

本田在中國的銷售情況

        

   「中國是我們最為重要的市場之一」,本田社長八鄉隆弘是唯一在北京國際車展首日現身的日系廠商領導人。本田的主要展品是純電動汽車的概念車。那是本田與廣州汽車的合資公司——廣汽本田將於2018年生産和銷售的在華首款量産型純電動汽車的樣車。但最為引人關注的是本田大量推出電動車的計劃。

     

  這是慎重的本田首次在正式場合透露中期車型計劃。大眾和豐田已宣佈積極推出純電動汽車。各家車企發佈的公告呈現出不顧防守、全力對攻的局面。有相關人士表示,「有可能給人以只要沒有拿出數字、就是什麼也沒做這種感覺」。由於這種判斷,本田也轉向了積極態度。

 

  在「CASE」方面相繼展開合作

    

  CASE取自互聯(Connected)、自動駕駛(Autonomous)、共用(Sharing)、電動化(Electricity)的英語首字母縮寫,被視為贏得汽車行業競爭的新一代技術。

  

  到2025年,中國的純電動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700萬輛,增加至2017年的約10倍,將是全球最大純電動汽車市場。在北京國際車展開幕前的4月24日,中國最大網約車企業滴滴出行宣佈與豐田、大眾等建立涵蓋31家企業的聯盟。將共同開發低成本的純電動汽車,應用於共用汽車領域,日産、三菱也加入了這一聯盟。

    

     

  本田也不甘落後。八鄉隆弘表示,在屬於關鍵的CASE領域「已經開始攜手志同道合的夥伴,展開了領先於其他公司的挑戰」。其他車企也將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敲定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以鞏固地位。

  

  本田的中國本部長水野泰秀表示,「在中國必須積極向前。落後就危險了」,難掩危機感。在互聯汽車領域,本田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地圖資訊企業高德軟體就多功能車載導航儀系統展開了合作。在自動駕駛領域,已決定與具有圖像識別技術的新創企業商湯科技展開共同研究。

   

  本田在自動駕駛方面落後於歐美企業。為了獲得人工智慧(AI)技術,在2016年與商湯科技展開私下合作。儘管從未涉足過汽車行業的商湯科技「連基本常識都不了解」,但本田的看家本領就是與合作夥伴通過慢慢溝通來解決問題。雙方力爭預測行人和汽車的行動,實現在商店街等日常情景下的自動駕駛。

   


    

本田首次在正式場合透露中期車型計劃

    

  在純電動汽車不可或缺的電力控制技術方面,本田與中國大型IT企業東軟集團展開合作。向東軟旗下的睿馳達新能源汽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出資。到2020年,將攜手睿馳達在中國80多座城市運營1.8萬輛共用純電動汽車。在共用汽車等服務上,傳統的汽車廠商缺乏經驗。本田的中國本部長水野泰秀表示,「需要學習」,尋找合作夥伴是必不可少的。  

    

  開拓中國市場的先驅,克服停滯期

        

  本田在1998年作為日系車企的先驅,成立廣汽本田,在中國市場上長期佔據日系車老大的寶座。但本田從開發、銷售到人事均偏重北美市場,不夠重視中國市場,僅僅把中國定位為在日本和美國開發的汽車的供貨地。

         

  由於與合資對象的合作不夠,本田被起步較晚的日産和豐田超越,曾經歷過一段停滯期。本田在2014年迎來轉機。本田的2家在華合資企業廣汽本田、東風本田為迎合不同客戶需求,推出了採用相同平臺但內飾和外觀不同的「兄弟車戰略」,取得了成功,銷售情況為之一變。本田2017年的在華銷量達145萬輛,與5年前相比增長超過一倍。

   

    

  中國將從2019年開始引入汽車企業必須生産一定比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規定。本田決定量産純電動汽車就是這種變化的證明。不過,過度傾斜往往也伴隨著風險。

    

  遭遇逆風

       

  本田在車展上展示的純電動汽車不以「本田」品牌銷售,而是冠以廣汽本田接近停用的自主品牌「理念」。本田與廣汽本田、東風本田共同推進研發和採購。雖然預計採用本田品牌將更具號召力,不過由於借助了當地企業的很多力量,作為回報,本田顧及了中方的想法。

   

  但本田也面臨著逆風。2018年以來,東風本田的主力車型「CR-V」搭載的引擎出現品質問題。召回措施未獲監管部門批准,該車從3月開始被迫全面停售。一個破綻對企業造成巨大衝擊的例子不在少數。此外,雖然中國政府決定取消汽車行業的外資股比限制,但是政策仍充滿不透明性。

   

  本田社長八鄉隆弘表示,「中國充滿了誕生新技術的革新力量。希望在全球活用這種力量」。在汽車銷售、生産和研發層面,超級大國中國的存在感正不斷增強。中國市場的未來也將左右本田的未來。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古川慶一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