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在自動駕駛專利品質上有壓倒性優勢
2020/04/13
在自動駕駛汽車開發領域,中國大型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等正以迅猛勢頭追趕先行一步的美國谷歌。在中美IT企業不斷崛起的背景下,現有汽車廠商在這一領域卻缺乏存在感。豐田汽車的自動駕駛專利申請數量雖然高居首位,但在一些實際商用領域卻是競爭對手處於領先。即使在産品製造方面佔有優勢,但如果在軟體方面處於劣勢也很難實現決勝。傳統的行業常識無法通用的新競爭已在全球展開。
Waymo先行一步
在矽谷的中心——加利福利亞州帕羅奧圖市,一輛印有「Waymo」Logo的白色微型箱型車從早上開始就在住宅區間穿行。除了對面車輛,還可以識別自行車及工作中的垃圾收運車等,進行自主行駛和停車操作。雖然有駕駛員,但他不會手碰方向盤。從谷歌時代的2009年開始,Waymo一直不斷開展公路試驗,截至目前已經自動駕駛行駛了3000萬公里,遙遙領先其他公司。
![]() |
在加利福尼亞州,豐田和通用汽車(GE)等60多家企業也在開展公路試驗。其中,Waymo在2018年的加州標準低事故率排名中位居首位,技術評價非常高。其優勢是應用了可以讀取周圍資訊的自主開發的感測器以及擊敗職業圍棋選手的高水準人工智慧(AI)技術。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及日本智慧財産權資料庫astamuse實施的自動駕駛領域專利分析中,谷歌在「品質」上位居首位。
豐田在産品實用化方面行動緩慢
在其他行業企業也紛紛進入這一市場的背景下,現有汽車廠商卻處處陷入被動。
豐田從1990年代開始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到2000年代前期實現了安全輔助系統的實用化。目前從自動計程車等用於移動服務的「Level 4」車輛到市銷車輛的相當於Level 2~3的技術,正在進行「全方位」開發。正在申請的專利從控制技術到語音識別,範圍廣泛,專利申請數量位居首位。
不過,在機器人計程車的實用化方面,Waymo卻領先一步。豐田配備自動防撞系統等在內的車輛在全球了超過1600萬輛,但對於目前自動駕駛需求的技術,「品質」卻趕不上「數量」。
專利申請數量排名第6的通用汽車也遇到了阻礙。通用提出了到2019年底使自動駕駛計程車實現實用化的目標,但卻沒有達成。理由是「還需要開展更多的試驗」,比如收集可確保安全性的行駛數據等。
百度和國家雙面進攻
迅速崛起的是中國廠商。在中國政府提出的「汽車強國」呼聲下,政企合作正加緊開發自動駕駛汽車。
![]() |
中國最高領導層把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領域經驗豐富的百度2017年提出的自動駕駛開發聯盟「阿波羅計劃」事實上認定為國家級項目。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3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表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鼓勵加強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
百度運用阿波羅項目的成果,從2019年9月開始在湖南省長沙市限定的公路上開展「Level 4」自動計程車的試驗服務。另外在湖北省武漢市,使用自動駕駛車運載乘客的通行服務首次在中國獲得了審批。今後將全面開展相關業務。百度的人工智慧專利包括速度控制、避開周圍行人的方法等。根據自動駕駛的豐富行駛數據,積累了很多實用的專利。
豐田也沒有袖手旁觀。2020年夏季的東京奧運會上,具備Level 4功能的自動駕駛車將作為奧運村內的運輸車輛,24小時全天候運作,此外秋季將向市場投放可在高速公路上自動變更車道的車型。
豐田章男社長經常説,「競爭對手並非只有汽車公司」。豐田今後是否能將危機感轉化為反攻勢頭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京塚環、小河愛實、藤本秀文、高田倫志、滿武里奈、押切智義、川上尚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