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在中美夾縫間生存,是日本縮影

2020/11/12


     豐田在世界兩大新車銷售市場的美國和中國,展開「平衡外交」。有觀點認為,不管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如何,對於爭奪主導權的中美摩擦的趨勢都不會産生影響。在新冠疫情導致汽車市場走向不透明的背景下,為了實現可持續增長,需要在中美兩大市場贏得競爭。在中美夾縫之中苦心建立「戰略性互惠」關係的豐田的姿態也是日本的縮影。

  

   豐田迅速向中國靠攏

   

     「豐田的真實意圖是什麼?」9月,一家日本大型企業的涉外負責人被美國大使館的相關人士如此詢問。美方關注的是豐田6月宣佈的與中國一汽和東風汽車集團等5家中國企業共同出資設立的燃料電池(FC)系統研發企業。

  

     中國將氫能社會的實現列為重點政策,在移動出行領域,正在以商用車為中心,加強燃料電池車(FCV)的開發。涉足燃料電池車的豐田的戰略是在當地「廣交朋友」,使之成為在世界最大的中國市場普及燃料電池車的立足點。

 

豐田在江蘇設置的用於驗證試驗的加氫站

  

     但是,美國正在密切關注中國在半導體和高速通信標準「5G」等高科技領域的崛起,對豐田在中國推進的燃料電池戰略感到警惕。燃料電池作為無人機長時間活動所需的強有力動力來源而受到期待。燃料電池屬於環保技術,但具有轉用於軍事的可能,因此似乎美國也很關注。

  

     不僅是燃料電池,豐田正在迅速向中國靠攏。尤其是在自動駕駛等CASE(互聯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共用、電動化)領域擴大「朋友圈」的行動突出。除了參加百度推進的自動駕駛開發聯盟「阿波羅計劃」之外,還向自動駕駛初創企業小馬智行出資約4億美元。

   

豐田參加百度的自動駕駛開發聯盟(百度主導開發的自動駕駛巴士「Apolon」。2018年11月,雄安新區)

  


   

      在電動化領域,豐田在天津投入約1300億日元建設純電動汽車(EV)等環保車工廠的計劃正在推進。還與中國純電動汽車大型企業比亞迪(BYD)成立了推進純電動汽車研發的合資企業。2020年春季,在中國比日本更早推出了雷克薩斯和CH-R的純電動汽車。此外,還決定向廣州汽車集團提供具有優勢的混合動力車(HV)技術。

   

  中國總理訪問豐田是「最後機會」

    

      豐田的對華政策的轉捩點可追溯至2018年5月11日。當時中國總理李克強到豐田的北海道公司(北海道苫小牧市)考察。

    

      豐田北海道是生産變速箱等的工廠,豐田社長擔任第一線指揮,迅速設置了介紹燃料電池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等最尖端技術的特設展區。訪問時可以看到李克強總理向豐田社長針對燃料電池車熱心提出問題的情景。

    

豐田章男給李克強當嚮導考察豐田北海道工廠(2018年5月,北海道苫小牧市,KYODO)

 

      在之前的5月9日。豐田社長猶如與李克強來訪保持步調一致,彰顯出重視中國的態度。豐田社長一直堅持不過度追求銷量規模的經營,但那天表示「重視正在迅速增長的市場。對於增長市場,將在有望增長的時機投入經營資源,希望為了積極避免在市場上落後而作出改變」,這可以被看做是事實上在中國擴大規模的宣言。

    

     「這是最後的機會」(豐田高管),面對李克強訪問這一中國送來的秋波,豐田內部感到緊張。在如今已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能否持續保持增長?豐田把此看做是最後的機會。

   

 

     背後存在豐田與中國的歷史性因緣。1980年代,開始推進改革開放經濟政策的中國邀請豐田在中國生産汽車。不過,當時處於日美汽車摩擦期間。豐田將有限的經營資源用於進入美國,拒絕了中國的邀請。當時,決定進入中國的是德國福斯。

    


   

      「喝水不忘挖井人」,中國重視困難時提供支援的情義。大眾隨後作為外資系汽車廠商大展拳腳,至今仍排在市佔率首位,2017年在外資企業中率先在中國獲准成立第3家合資企業,與中國維持著良好的關係。

    

      另一方面,對於在巨大市場起步晚、危機感加強的豐田,於1994年由當時的豐田達郎社長宣佈進入中國,但談判陷入僵局。只能涉足引擎生産合資業務等「打下手」的業務,2000年終於獲准在天津建立乘用車合資企業。豐田章男社長也曾作為中國本部長,在當地擔任第一線指揮,熟悉中國的情況。

   

    疫情下中國銷售強勁,中美逆轉

     

      自那過去20年,豐田向中國的轉向迎來新車銷量擴大這一成果的收穫期。豐田10月的新車銷量比上年同月增加33%至17萬5600輛,連續7個月高於上年實際。從4~6月按季度計算的豐田汽車銷量來看,在美國陷入苦戰,中美發生了逆轉。

   

 

     日本的中西汽車産業調研公司的代表中西孝樹指出,「與中國的良好關係,作為經營戰略是正常化的舉動」,在此基礎上表示「日本沒有巨大的新車市場。要想在電動車領域打造事實標準,中國和美國將成為重要市場」。

    

      在中美摩擦日趨激烈的背景下,豐田也存在各種不確定。

     

豐田章男宣佈在美投資100億美元,隨後增至130億美元,提前1年達成目標(2017年1月,美國拉斯維加斯

 

     「美國政府沒有特別提出要求,有點放心了」,2019年秋季,豐田負責與美國政府溝通的高管感到鬆口氣。那是豐田相繼宣佈與車載電池企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和比亞迪(BYD)展開合作的時期。擔心面臨美國政府認為豐田偏向中國的批評和壓力。

    

   在美國積極投資,彰顯貢獻

   

      在倡導「美國優先」的川普政權於2017年上台以後,豐田多次成為批評的靶子。川普在出任總統之前的2017年1月,在推特上發文稱,「豈有此理!要在美國建立工廠,否則就支付高關稅」,這種情況仍令豐田記憶猶新。豐田之後由豐田社長親自宣佈了5年在美國投入100億美元的計劃,彰顯出並未輕視川普政權。

    


    

     豐田2018年宣佈了在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與馬自達建立合資工廠的計劃。投資計劃到2019年增加30億美元,總額達到約130億美元。豐田2020年7月提前1年完成計劃,還強調4年創造6500多個就業機會這一點。

    

     豐田還在美國設置了先進技術的研究基地。2016年設立的子公司「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TRI)」涉足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AI)的研究。除了當地的初創企業之外,與史丹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等的産學合作也很活躍。在中美爭奪高科技主導權的背景下,豐田在兩國同時推進研究。

    

      對中美雙方的顧及還體現在豐田社長的行動上。2019年4月,豐田社長在中國清華大學發表演講,另一方面,5月為了在作為母校的美國百森商學院(Babson College)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説而飛赴美國。為了避免被看起來偏向中美任何一方的保持平衡而煞費苦心。

 

   

     如果拜登政權誕生,豐田有必要重新構建對美戰略。拜登提出在4年裏向環保基礎設施投入2萬億美元的承諾,還包括了為普及純電動汽車而新建50萬個充電設施的計劃。排放新規有可能加強,豐田也將被迫加以應對。

   

      不少觀點認為對華強硬政策已成為美國超黨派的行動,即使發生政權更疊,也不會有明顯的政策調整。在川普政權下激化的中美對立沒有緩解的跡象。今後,以高科技領域為中心,兩國有可能要求外資企業重視本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名古屋支社 阿部晃太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