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中美企業的自動駕駛測試里程

2021/03/03


       為了推進自動駕駛的實用化,中美企業的開發競爭正日趨激烈。兩國相關部門的公路測試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通用汽車子公司、美國Alphabet旗下的Waymo和中國百度達到了全年100萬公里以上的行駛距離。通用汽車首次躍居首位,正在積累與大型IT企業展開競爭的技術實力。

 

       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自主統計了向被認為是自動駕駛技術開發中心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提出申請的公路測試數據(201912~202011月)。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很多企業暫停和停止了公路測試,申請企業的數量比2019年減少約2成,降至29家。

 

 

       在行駛距離排行榜上,截至2019年連續4年居第2位的通用汽車子公司GM Cruise2020年行駛距離比上年減少7%,為1239271公里,首次登上首位。而到2019年為止連續5年排在首位的Waymo則大幅減少57%,降至1012015公里,退居第2位。有分析認為原因是Waymo增加了基於電腦的模擬行駛。

 

       從坐在駕駛席的監視人員為避免事故等而人工介入駕駛的情況來看,GM Cruise每行駛距離45899公里為1次。2019年為每19668公里1次,2020年大幅改善。Waymo也達到每48191公里1次,比2019年有所進步。由於不同企業用於測試的路線不同,難以單純比較,但一般認為,介入次數越少,安全性越高。從距離來看,上述2家企業的自動駕駛汽車均可在不受介入的情況下環繞地球1圈。

 

GM Cruise的自動駕駛車輛

 

       德國戴姆勒行駛約48000公里,介入為每41公里1次。豐田汽車的行駛距離約為4600公里,介入為每4公里1次。在當地推進公路測試的豐田美國子公司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TRI)表示,「由於軟體開發的進展等,介入頻率比2019年改善」。

 

       通用汽車明確展現出追趕在自動駕駛開發領域領跑的IT巨頭的姿態。該公司2016年斥資10億美元收購Cruise Automation(現為GM Cruise),正式涉足自動駕駛。2019年,曾任通用汽車總裁的丹·阿曼轉任GM Cruise的首席執行官(CEO),將員工人數從剛收購時的約40人的增加至2000人規模。

 


 

       作為新參與者而受到關注的是據悉正在為推進純電動汽車量産而與多家車企等展開談判的美國蘋果。該公司自2017年起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總部周邊展開公路測試,目前註冊了69臺測試用車輛。過去向加利福尼亞州相關部門披露的資訊顯示,蘋果正採用改造豐田高檔車「雷克薩斯」而成的車輛。

 

       蘋果2019年收購源自美國史丹佛大學的自動駕駛初創企業,正在加強相關體制,2020年的行駛距離達到3264公里,是2019年的2.5倍。排名從2019年的第12位上升至第10位。不過,人工介入頻率為每233公里1次,與GM CruiseWaymo相比差距明顯。

 

       中國企業正在追趕美國企業。百度2019年在加利福尼亞州測試的行駛距離排在第4位。2020年並未在該州進行公路測試,但北京市的數據顯示,2020年在北京的公路測試行駛距離達到1125305公里,是2019年的1.5倍。百度以外的主要中國企業也在加利福尼亞州實施測試。豐田等出資的小馬智行繼2019年之後仍排在第3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中國研究者等設立的裹動智駕排在第6位,名次較2019年的第8位有所提高。

 

       以高科技領域為中心,中美的主導權之爭日趨激烈,不過現階段沒有出現排除中國企業在美國國內推進自動駕駛技術開發的動向。在加利福尼亞州2020年行駛距離排行榜上,在前25家企業中,中國企業佔7家,顯示出僅次於美國企業(12家)的存在感。

 

       日本Arthur D Little Japan的合夥人鈴木裕人指出,「很多日本企業專注於並不尖端的駕駛輔助技術,(自動駕駛)相關預算也少」。鈴木表示「中美企業的自動駕駛工程師人才相對更為豐富」,分析稱今後中美企業將繼續發揮拉動作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白石武志 矽谷、多部田俊輔 北京、川上尚志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