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動汽車企業開始找中國代工

2021/03/18


       在純電動汽車(EV)走向普及的背景下,汽車行業掀起了自己不建工廠、將生産工序委託給外部企業的「無廠」浪潮。純電動汽車的零部件數量少於汽油車,如果實現普及,日本的初創企業中或將誕生更多無廠車企。

 

       日本純電動汽車初創企業BLAZE將於3月發售電動三輪車「EV Delivery」。充電一次的續航距離約為100公里,價格為約49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9萬元)起。年銷量目標為2萬輛,最高時速為60公里,可通過日本家用100伏電源充電。在去碳化動向擴大的同時,新冠疫情促使餐飲外賣需求不斷增加,該公司打算以餐飲店為中心進行銷售。

  

BLAZE的電動三輪車「EV Delivery」

  

       BLAZE就是一家無廠企業,擁有約20名員工,此前推出了外觀設計以193060年代的古典車為原型的「EV CLASSIC」等多款純電動汽車。

 

       BLAZE負責純電動汽車的企劃、設計和銷售。BLAZE委託中國企業進行生産,首先在對方的工廠進行質檢,進口到日本後會再次檢測,確保車輛的安全性。營業本部經理上地弘之表示,純電動車「沒有引擎,代工難度低,和家電類似」。

 

       在大企業當中,索尼將自動駕駛純電動概念車「VISION-S」的車身製造委託給從事汽車開發和代工的奧地利企業麥格納·斯太爾。此外,整車廠商捷豹也將電動SUV車型I-PACE」委託給麥格納生産。

 

       汽車行業開始出現無廠商業模式的背景是純電動汽車的逐漸普及,由於零部件數量比引擎車少,純電動汽車的企劃和設計較為容易。美國蘋果似乎也在向包括日企在內的多家車企詢問純電動汽車生産事宜。蘋果以無廠經營而聞名,委託鴻海精密工業等進行生産。

    


     

       今後的焦點是,除了摩托車和小型車之外,零部件數量更多的乘用車和高檔車的代工動向是否會擴大。有觀點指出,品質標準比家電産品更為嚴格的汽車適合採用需要週密協調的「磨合型」開發模式,實際上,全球最大的純電動車企美國特斯拉正在推進純電動汽車生産技術的內部製造。

 

 

       隨著純電動汽車普及推動全球汽車行業的水準分工模式進一步發展,在費用低廉的國家和地區以代工方式生産的汽車是否會越來越多,從長遠來看,或將對汽車行業擁有大量勞動人口的日本和德國等汽車已開發國家的社會和經濟帶來巨大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藤岡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