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汽車到底誰來造?
2021/02/05
美國蘋果似乎正在就純電動汽車(EV)生産事宜對包括日本在內的多家汽車廠商進行試探。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2月3日報導稱,蘋果與南韓現代汽車旗下的起亞的談判接近達成協定。一家供應商的高管指出「(蘋果)至少正與約6家企業推進談判」。各家車企將不得不作出是否接受分擔設計、開發與生産的「水準分工」模式這一艱難判斷。
一位供應商高管透露稱,「不清楚是否選定南韓企業。關於(蘋果)會讓哪家企業生産,目前正處於推進談判的階段」。受預測性報道的推動,起亞股價上漲,一度創出1997年來的最高點。
![]() |
蘋果CEO庫克(資料圖,REUTERS) |
以無廠經營而聞名的蘋果將iPhone的生産委託給台灣鴻海精密工業等,採用了水準分工模式。在涉足純電動汽車之際,蘋果也將專注於外觀和功能設計,在私底下朝著將生産交給車企等的方向推進談判。
尤其是在日本,蘋果在橫濱市建立的研究基地似乎成為與日本國內整車企業和零部件廠商接觸的交點。關於是否收到蘋果的協商請求,本田和馬自達的公關部門均表示「無可奉告」。三菱汽車稱「不存在這樣的事實」,而日産汽車未予置評。
另一方面,一家日本大型車企高管在沒有提及蘋果是否有試探的基礎上表示「感興趣」。日本一家汽車零部件廠商一把手表示,「沒有從豐田汽車和本田那裏聽説有關蘋果純電動汽車生産的情況。(這兩家車企)應該會首先優先自己的純電動汽車業務」。
圍繞「蘋果汽車」,蘋果正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利用改造市售車而成的約60輛自動駕駛汽車推進公路行駛試驗,幾乎成為「公開的秘密」。蘋果向該州相關部門提交的申請顯示,在截至2019年11月的1年裏行駛了約1.2萬公里,相當於地球的直徑。
蘋果汽車一度被傳出開發規模縮小,但最近開發似有提速,正在針對到2025年前後實現産品化的計劃推進談判。今後的焦點在於蘋果最終與哪家企業達成合作。
傳統的汽車行業建立了以整車企業為頂點、「Tier 1」(一級供應商)等呈現金字塔形的零部件系列供應商網,一直採用從採購到生産、銷售全面涉足的「垂直整合模式」。在以多達3萬種零部件構成的引擎汽車領域,要提高品質、削減成本,必須要有上述模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