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廠商加速應對車載半導體不足
2021/05/26
為了穩定採購全球不足的車載半導體,汽車企業已開始採取行動。大眾將調整半導體採購戰略,增加庫存。豐田考慮延長合同期限。半導體對於汽車數位化必不可缺,搭載量正在不斷增加。汽車企業將與半導體廠商重新構建關係,如何推動半導體增産投資成為一大課題。
大眾將首先改變把零部件庫存控制在必要最小限度的「準時制生産方式(Just In Time ,JIT)」,使整個供應鏈保有比以前更多的庫存。降低發生天災等情況帶來的暫時性零部件不足影響。
![]() |
因半導體不足,大眾主力車型「高爾夫」等被迫減産(Reuters) |
大眾還將延長半導體採購合同的期限。已開始與德國大型半導體廠商英飛淩科技及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積電(TSMC)等交涉。請求上述廠商確保車載半導體的充足産能。據相關人士介紹,大眾提出了12個月及18個月等合同期限。
戴姆勒也考慮簽訂長期合同。日本汽車企業中,豐田考慮與半導體廠商簽訂多年合同。德國大型零部件廠商大陸集團的首席財務官Wolfgang Schaefer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表示,與半導體廠商「已經部分引進(長期合同)」。
![]() |
與汽車行業的動向相呼應,半導體行業也出現了增産車載半導體的動向。台積電5月21日宣佈2021年將比2020年增産6成車載半導體。不過尚未公佈增産的方法和時間等,短期內供求能改善多少還不清楚。
為了穩定供求,大型車載半導體廠商增強産能成為焦點。在車載半導體領域,德國的英飛淩排第一,其次是荷蘭的恩智浦半導體及日本的瑞薩電子等。
目前,英飛淩和恩智浦尚未表示大幅增産。這兩家企業主要生産電路線寬為90奈米的車載半導體。控制汽車的半導體——微控制器(MCU)需要更微細的28奈米~40奈米技術,英飛淩和恩智浦大多委託代工企業生産。
瑞薩生産車載半導體等的那珂工廠3月中旬發生火災,目前正忙於恢復。預計5月內恢復到火災前的産量,7月上旬實現正常供貨。2021年下半年將優先提升供貨量。
美國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預計,半導體不足對全球大型車企每年造成1100億美元機會損失。汽車減産對零部件及材料等相關産業的影響很大。當務之急是建立機制防止再次發生半導體不足的情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深尾倖生 法蘭克福,大本幸宏、江口良輔 東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