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在半導體短缺下這樣實現「領跑」
2021/05/13
在全球陷入半導體短缺的背景下,針對供應鏈的「Kaizen(持續改善)」正在推高豐田的業績。豐田5月12日發佈的2021年3月財報也顯示受半導體短缺的影響有限。不過,豐田認為隨著CASE(互聯汽車、自動駕駛、共用、電動化)的實用化,今後將更加需要半導體,正在討論以數年為單位發出長期訂單,全集團庫存的統一管理也將納入視野。
![]() |
豐田在半導體短缺表面化的2021年1~3月的合併凈利潤為7771億日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2.3倍。受半導體短缺的影響,德國福斯(VW)和美國通用汽車(GM)的凈利潤為3300億~4300億日元。此前不相上下的利潤水準正在拉開差距,豐田最早恢復生産,推動了銷售增長。
隨著全球的電子、機械和汽車等企業恢復此前因新冠疫情而降低的生産,半導體陷入供應短缺。3月,日本半導體廠商瑞薩電子的工廠發生火災,混亂正在持續。不過,在5月12日的財報發佈會上,豐田的執行董事近健太表示,「雖然存在風險,但預計不會受到明顯影響」,同時預測2021財年業績也不會受到重大影響。
![]() |
豐田正在討論能以整個供應鏈來管理半導體等重要零部件的機制(美國肯塔基州的工廠) |
利用調查公司MarkLines的數據等分析汽車廠商的月産量,可以發現豐田的復甦較其他廠商更為迅速。如果將疫情暴發前的2020年1月産量定為100,今年3月豐田為118。高於大眾的113和通用汽車的103。
豐田與電裝等旗下企業的交易眾多,存在有助於維持供應鏈穩定的一面。一方面,歐美企業則被認為自年初起,因德國等的「大型供應商」的半導體供給推遲而受到明顯影響。
歐洲大型汽車廠商Stellantis就4~6月的生産表示,因未能及時採購到半導體,「生産將受到最大程度的影響」。預計美國福特、德國戴姆勒和德國寶馬(BMW)也面臨同樣的狀況。日本和南韓車企推進主力車減産等措施的可能性正在提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