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在美國自己造電池有多大勝算
2021/10/25
豐田將在美國新建首座電池工廠。雖然是攜手旗下企業成立合資公司,但豐田的出資達到9成,1成來自旗下的豐田通商。美國工廠將在事實上成為豐田的自主電池工廠。在轉向純電動汽車(EV)的趨勢加強的背景下,豐田認為電池將影響今後的新一代汽車的競爭力,在重要市場美國避免從外部採購電池。希望在不依賴其他企業的情況下,推進豐田式的「Kaizen(持續改善)」,以有利地位參與競爭。
「設備産業認為只要安上製造設備即可,但那是錯誤的。有更多能做的事情。(設備産業)缺乏持續改善」。豐田的高管考慮到電池和半導體産業,此前曾這樣對周圍的人表示。
![]() |
設備産業的模式是對高性能設備展開大規模初期投資,通過設備運作來回收投資。在新一代汽車上變得重要的電池和半導體就是設備産業的典型。早在目前的半導體短缺狀況浮出水面之前,豐田就加強了對設備産業的擔憂。
豐田9月宣佈了向電池領域投資1.5萬億日元的方針。敲定了在日本、美國、中國、歐洲等主要地區展開投資的大體框架。關於電池投資,豐田在日本國內和中國,一直與1996年攜手松下成立的混合動力車用電池廠商Primearth EV Energy以及2020年同樣與松下成立的泰星能源解決方案(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展開合作。
![]() |
豐田計劃通過電池與車輛的一體化開發使電池成本減半 |
在「按地區尋找合作夥伴,展開投資」(豐田高管)的思路之下,在明顯轉向純電動汽車的中國市場,豐田還加深了與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和比亞迪(BYD)等電池廠商的合作。豐田在歐美的合作夥伴也受到關注,在美國本次是事實上單獨推進電池項目。
推進汽車和電池的一體化開發,使成本減半
全球大型汽車企業相繼宣佈投資電池,但建設自主工廠還很罕見。大眾攜手中國電池廠商在德國生産純電動汽車電池。歐洲Stellantis也提出方針稱,借助與南韓LG化學旗下的電池子公司LG能源解決方案(LG Energy Solution)的合資公司在北美生産電池。
但豐田本次認為,能自由推動「持續改善」的自主工廠更有勝算。圍繞純電動汽車的開發,豐田將通過電池與車輛的一體化開發,力爭使電池成本減半。在車輛開發領域,定下的目標是把汽車行駛1公里所需的「電費」(用電量)減少30%。豐田的想法是,把單純的電池成本減少3成和電費減少3成結合起來,使總體成本減半。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持續改善生産工廠。
自主工廠還將帶來採購的穩定化。在半導體短缺長期化的背景下,採購新一代汽車的零部件成為豐田面臨的課題。雖然豐田宣佈11月生産將恢復至歷史最高水準,但比最新的生産計劃低1成。按計劃推進生産這一豐田的優勢仍未恢復,背後存在的是半導體採購困難問題。
對「大腦」和「心臟」作出不同判斷
從半導體來看,來自電動汽車的需求將增加。那麼,豐田是否會展開自主投資?對於力爭2024年投入運作的台積電(TSMC)的熊本半導體工廠,豐田現階段放棄了直接投資。台積電的工廠是設備産業的典型,豐田似乎認為無法掌握主導權。不過,豐田仍舊需要確保半導體。豐田的集團企業電裝預計會參與台積電的項目。豐田似乎也親自向贊同吸引台積電的日本國會議員詳細説明必要性和背景。
半導體是新一代汽車的「大腦」,那麼電池或許就是「心臟」。豐田將向心臟部位注入自身看家本領的「持續改善」能力,以維持競爭力。決定自主運營美國電池新工廠,或許就是這種決心的體現。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湯澤維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