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起訴豐田、本田侵害通信專利

2021/12/09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12月8日獲悉,美國的一家專利公司已向美國法院起訴豐田和本田等,指控車載通信零部件侵害專利。圍繞通信零部件的專利,日本汽車企業遭到起訴實屬罕見。對象涵蓋十多項專利,還包括短距離通信領域的重要專利。「物聯網(IoT)」等利用通信的情況正在擴大,其他企業也可能面臨訴訟風險。

  

      隨著高速通信標準「5G」的普及,始終接入網際網路的「互聯汽車」的世界市場正在擴大。日本富士經濟統計顯示,到2035年預計達到9420萬輛,佔新車整體的8成。在通信相關領域,專利種類和數量眾多,技術創新也很迅速,容易侵害專利。今後同樣的官司有可能增加。

  

 

      隨著物聯網的普及,除了家電和住宅設備之外,工廠機器人和醫療領域等所有場所都涉及通信專利。在智慧電錶、監控攝影機系統以及利用面向有限區域的5G的智慧工廠等一部分領域,行業相關人士表示「企業之間的訴訟正在發生」。

   

      美國專利公司高智發明(Intellectual Ventures,IV)10月19日向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聯邦地方法院起訴了豐田、本田和美國通用汽車(GM)這3家企業。指出豐田的「普銳斯」和高端品牌「雷克薩斯」系列、本田的「雅哥」和「奧德賽」等主力車型侵害了權利。今後被認為將在法庭上索要損害賠償,如果得到支援,存在發生數百億日元賠償的風險。

   

      高智發明是本身不生産産品、以專利費收入作為盈利來源的專利管理公司。除了自主推進研發之外,還通過旗下的基金購買專利,通過授權費收入和專利訴訟的和解金獲得收益。由美國微軟前高管於2000年設立,據稱在IT(資訊化技術)相關領域擁有7萬件以上專利。2017年圍繞電動馬達等專利,起訴了豐田等企業,但當時高智發明敗訴。

   

       該公司此次因車載通信相關的10多項專利侵犯起訴了3家車企。對象包括在車內使用Wi-Fi之際的通信方式、使車載設備容易與外部通信網連接的技術等。熟悉專利訴訟的松永章吾律師指出,「其中,Wi-Fi通信的相關專利對於在車內使用此類通信來説不可或缺,在美國等的互聯汽車上顯得重要」。

   

       高智發明針對侵犯權利的原因提出,豐田使用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 AG)造零部件,至少侵犯4項專利,而本田使用美國高通造零部件,侵犯4項專利。表示使用這些零部件的汽車企業負有責任。

 


  

       針對訴訟,豐田表示「因處於訴訟期,不予置評」,而本田表示「屬於事實,已經得知,但處於訴訟期,無法提及詳細情況」。

   

 

       據稱高智發明意在獲得和解金,截至目前,發展為要求銷售禁令的可能性很低。由於是在美國國內起訴,即使高智發明的主張得到認可,也不會直接影響日本等其他國家的汽車銷售。

    

       德國戴姆勒6月在互聯汽車使用的通信標準「LTE(4G)」不可或缺的相關專利的訴訟中,針對向芬蘭通信設備企業諾基亞支付專利使用費達成和解。戴姆勒當初否認專利侵犯,表示「諾基亞應與生産通信控制單元的零部件廠商進行談判」。但是,為了避免法庭大戰的長期化,最終選擇了和解。

   

       今後為了避免訴訟風險,汽車製造商有可能必須通過與專利權人簽署授權協議等措施、徹底推進包括零部件在內的智慧財産權的權利處理。針對智慧財産權戰略和專利費負擔等,與零部件廠商的合作也不可或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