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將量産新型車載電池,續航世界第一

2022/01/25


       日本松下最早將於2023年量産純電動汽車(EV)用新型鋰離子電池。新型電池被認為能將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距離比此前延長2成,從單位電池重量的續航距離來看達到世界最長水準。純電動汽車的課題是續航距離短,但如果充電一次可行駛較遠距離,將在易用性上不遜色於汽油車。純電動汽車普及進一步加速的可能性已經出現。

   

     車載電池是佔到純電動汽車成本約3成的核心零部件,其性能影響續航距離。松下投入約800億日元,在和歌山工廠(和歌山縣紀之川市)擴建廠房,引進量産設備。生産線的年産能將在今後確定,但預計達到近10吉瓦時。可供15萬輛純電動汽車使用,相當於松下整體産能的近2成。

    

 

      松下健在2022年進行部分運作,掌握安全性和高效性等的技術。預計最早2023年正式啟動量産。似乎還考慮在美國等地進行生産。

    

      松下將量産的新型電池「4680」首先向美國特斯拉供貨。以特斯拉的旗艦車型「ModelS」為例,充電一次的續航距離約為650公里。如果在該車型上搭載新型電池,經單純計算,可達750公里左右。松下還在探討向特斯拉以外供貨。

    

       松下將調整原材料和製造工序等,做到即使電池實現大型化,能量密度也不會下降。即使是松下現在生産的電池,單位重量的行駛距離也處於世界最長水準,將借助新型電池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將電池直徑增至約2倍,借此將容量增至5倍。生産效率也能提高,預計單位容量的生産成本比此前産品降低1~2成。

     

      松下在日本國內展開電池工廠設備投資的重要性突出。除了能穩定採購純電動汽車的核心零部件、降低供應鏈風險之外,在經濟安全保障方面也將更為有利。

     

      純電動汽車電池的增産投資在全世界展開。最大廠商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的總投資額折合成日元達到2萬億日元。而南韓LG化學將讓電池子公司上市,籌集1萬億日元左右,在美國等地展開投資。豐田也將在2030年之前向車載電池的生産和開發投資2萬億日元。

     

      開發競爭也日趨激烈,從寧德時代等採購電池的德國梅賽德斯·賓士計劃推進續航距離1000公里級的量産。作為新一代電池,全固態電池也受到關注,但預計實用化需要較長時間,目前鋰離子電池成為開發的主軸。

   


    

      松下曾在純電動汽車電池領域掌握較高份額,但LG化學和寧德時代參與了2019年投入運作的特斯拉中國工廠。松下獨家向特斯拉供應電池的局面瓦解,市佔率隨之下降。松下希望通過新型電池捲土重來。

 

松下將量産的新型電池「4680」

全球車載電池市場規模到2035年增至26萬億日元

 

       車載電池是以馬達驅動的純電動汽車(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等配備的電池,與鎳氫電池等相比,能以相同重量和體積儲存更多電力的鋰離子電池是主流。電極、隔離層和電解液是主要零部件,通過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流動實現充放電。

 

       日本的富士經濟預測稱,車載電池的世界市場到2035年將達到約26萬億日元,增至2020年的8.5倍。在日本,除了松下等電池企業之外,住友金屬礦山和旭化成等原材料廠商具有優勢。不過近年來,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和南韓LG化學等中韓企業發揮投資實力,擴大了市佔率。與車企合作啟動大規模投資的案例正在增加。

 

       此外,新一代電池的開發也日趨活躍。全固態電池是將電解液改為固體電解質的電池,豐田和日産汽車正推進開發。容易兼顧安全性和高容量,另一方面,課題是離子穿過電極和電解質的分界線之際電阻增大等。相關人士認為,要全面在純電動汽車上使用,「最快也要等到2020年代後半期~2030年代前半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