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開始給中國車企代工EV

2022/04/11


      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簡稱泰國石油)與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合資,將開始代工中國的純電動汽車(EV)。泰國石油的純電動汽車業務負責人透露,正與中國的新興造車企業進行交涉。泰國石油將與銷售業績優秀的純電動汽車公司合作,努力實現2024年開始生産的目標。日本企業主導的汽車産業結構發生改變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泰國石油的純電動汽車業務子公司「Arun Plus」的社長Ekachai Yimsakul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

 

Ekachai社長:2022年中期將著手建設計劃

  

      泰國石油於2月與鴻海成立了合資公司,正計劃在泰國東部建設總投資額為10億~20億美元的純電動汽車工廠。社長Ekachai表示:「將於2022年中期著手建設計劃,2024年初做好生産準備」。

   

      合資公司計劃利用鴻海正在開發的純電動汽車底盤和軟體,為多家廠商代工整車。鴻海通過智慧手機建立的商業模式將應用於純電動汽車。

 

      與合眾新能源簽訂備忘錄

 

      Ekachai強調:「(汽車廠商)通過共用生産設備,可以減少製造需要的費用和時間」。

  

      作為代工的第一步,Ekachai宣佈正與總部在中國浙江省的合眾新能源汽車進行交涉。據調查公司MarkLines統計,合眾汽車2021年的純電動汽車銷量約為7萬輛,排在世界第18位。合眾汽車於2021年11月與泰國石油簽訂了銷售等相關備忘錄。

 

      合眾汽車計劃在中國以外擴大銷售,正考慮在泰國生産右舵車。中國是右側通行,而泰國是左側通行。合資公司還計劃向同樣左側通行的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出口,成為右舵純電動汽車的生産基地。

     

      合眾汽車品牌相關人士接受日本經濟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回答説,現在還暫無可以對外發佈的內容。

   

      泰國石油涉足純電動汽車業務受到了泰國政府「脫碳」政策的影響。為了配合政府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溫室氣體凈排放量降為零)目標,整個泰國石油集團也在爭取於同年達到這樣的目標。2021年8月,泰國石油提出中長期計劃,內容包括擴大引入可再生能源和利用氫能。

  


   

      其中的核心內容是純電動汽車相關業務。泰國政府提出了到2030年純電動汽車的國産汽車佔比達到3成的目標。但生産和銷售份額佔9成左右的日本車企在純電動汽車方面行動遲緩,於是由泰國最大的國營企業泰國石油擔當起向電動汽車轉型的引領者。

   

泰國石油在「曼谷國際車展」上展出了合眾汽車的純電動汽車(3月22日)

   

      泰國石油的集團企業開展電動汽車電池生産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業務。Ekachai表示,其構想是通過促使生産汽油車零部件的本地企業開展純電動汽車業務,「來打造涵蓋上游至下游的生態系統」。

 

      能源是泰國石油的主力業務,泰國灣的天然氣田出現枯竭跡象,因此必須創造新的收益來源。泰國石油中長期計劃的目標是到2030年,包括純電動汽車在內的新業務利潤能佔到整體的30%。

 

      日本車企的優勢出現陰影

 

      在泰國以外的東南亞地區,為了涉足純電動汽車相關業務,也有很多本地企業和中國、南韓廠商開展合作。在馬來西亞,生産棕櫚油等的當地企業Fieldman集團1月宣佈,將建設中國長安汽車的純電動汽車組裝工廠,其他行業的企業也開始涉足該領域。

 

      野村綜合研究所泰國公司高級經理山本肇就中韓企業擴大純電動汽車業務指出,「日本車企在東南亞優先發展的是混合動力車(HV),純電動汽車投資和合作方面的決策太慢,這一點産生了影響」。

 

      日本車企從幾十年前開始與零部件廠商一同進軍東南亞市場,通過建立垂直整合型供應鏈保持了較高的份額。純電動汽車與汽油車相比,零部件數量減少一半,組裝也更為容易。隨著産業結構轉變為水準分工型,日本車企的優勢地位有可能被打破。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村松洋兵 曼谷、多部田俊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