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大競爭(中)水準分工,誰能活下來?
2022/01/12
2020年的1月,日本大型空調部件企業三電控股(Sanden Holdings)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當地公司突然來了一個穿T恤衫的男子。
三電的營業人員將其帶到了會議室,這位號稱是「美國蘋果部件負責人」的男子慢慢打開了文件。裏面有純電動汽車(EV)和空調部件的設計圖。
他説:「我們要製造純電動汽車,需要有關高功能零部件的技術。能給我們提供幫助嗎?」。
後來,兩家企業商定了具體的性能參數,但受新冠疫情等影響,三電的籌資惡化。2020年6月三電申請了屬於私了的業務再生ADR(非訴訟糾紛解決)制度,加入蘋果陣營的動向也就此中斷。
汽油車已誕生大約140年。純電動汽車不使用需要積累技術的引擎,純電動汽車的問世從根本上改變了汽車的製造方式。就像索尼集團表示開發充分利用其娛樂技術的「索尼汽車」一樣,汽車行業正在向其他行業敞開大門,
![]() |
在零部件個數多的汽油車領域,豐田等大型車企以金字塔方式統一管理供應鏈的「企業聯盟」模式佔有優勢。但純電動汽車的零部件個數為1萬5000個左右,只有汽油車的一半。硬體的價值相對降低,而設計及車輛控制等軟體的附加值反而提高。
據德國大陸集團估算,到2030年車輛價值中軟體的比例將提高到3成。汽車軟體化意味著將向專注做自己的優勢領域而將其他交給其他企業的水準分工製造方式轉型。
另外,像智慧手機和半導體産業一樣,由沒有自有工廠的無廠模式與代工服務(EMS)分工的機制也有可能在純電動汽車領域推廣開來。在智慧手機領域引入無廠模式、改變了手機産業結構的蘋果公司涉足純電動汽車也是因為從中發現了商機。
在純電動汽車的拉動下,世界汽車市場到2030年將擴大到現在的2倍,達到600萬億日元。據美國調查公司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預測,全球純電動汽車市場到2030年累計將達到7萬億美元(約合日元810萬億日元)。
水準分工化使涉足該領域的障礙降低。新興企業也紛紛瞄準快速增長的純電動汽車市場蜂擁而上。
「(中國新興企業)小鵬汽車的純電動汽車已確定採用我們的車燈」,日本車燈生産企業小糸製作所社長加藤充明興奮地表示。中國智慧手機大型企業小米向小鵬出了資。小米2021年還成立了純電動汽車子公司,此外中國通信設備大型企業華為技術也開始涉足純電動汽車相關業務。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