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挑戰世界最快EV馬達,1分鐘5萬轉
2022/08/18
純電動汽車(EV)驅動馬達的高轉速化競爭已拉開序幕。豐田等日本國內企業聯盟已開始開發5萬rpm(每分鐘轉數)這一世界最快的産品。馬達轉速越快,越能實現小型化,還能減少材料的使用量。在銅等純電動汽車資源的供不應求隱憂加劇的背景下,繼提高車輛性能之後,節省資源或將成為馬達的競爭焦點。
5萬rpm的馬達由日本汽車動力傳動技術研究協會(TRAMI)推進開發。除了豐田之外,日産汽車、本田和愛信(Aisin)等合計11家企業加入TRAMI。
TRAMI運營委員長、豐田的動力傳動功能開發部調查主任藤戶宏透露,將在2025年度之前開發實現5萬rpm所需的基礎技術。目前的純電動汽車用馬達以1萬rpm左右為主流。為了提高至5倍,將確定所需材料的強度和馬達的運作等,用於2025年度以後開發的分析模型。
TRAMI的成員可以利用這個模型,根據底盤等各個性能參數,設計出實際的馬達。
![]() |
此外,愛知製鋼也另外試製了把自主開發的磁鐵粉末和樹脂結合起來的3萬4000rpm的馬達。力爭2030年前後量産。
歐美企業在高轉速化方面領先
在純電動汽車馬達的高轉速化研究方面打頭陣的是歐洲。歐盟的「ModulED」計劃有瑞士的逆變器企業BRUSA Elektronik AG和比利時的變速箱企業邦奇動力(Punch Powertrain)等參加。自2017年至2020年期間研究和試製了2萬2500rpm的高轉速馬達。
在應用於純電動汽車方面,美國特斯拉領跑。2021年上市的跑車「Model S Plaid」採用超過2萬rpm的馬達,實現了超過最高時速300公里的水準。
最近高轉速化成為焦點,不僅是為了推動純電動汽車的高速化,還因為能實現馬達的小型化,有助於節省資源。
![]() |
馬達的輸出功率由扭矩和轉速的乘積決定,越是實現高轉速,越能減小扭矩。扭矩的值可進一步分解為馬達的半徑和施加於馬達的力。只要降低扭矩,即可使馬達變小,或者為減少用電量而令電線變細。
愛知製鋼認為,如果是3萬4000rpm的馬達,與一般産品相比,可將整體的品質減少4成。具體來説,可將電磁鋼板的使用量減少75%,銅和磁鐵分別減少7成。如果是5萬rpm,則有可能進一步減少。
馬達資源面臨地緣政治風險
「到2030年前後,純電動汽車將廣泛增加,可能發生資源問題」,正如愛知製鋼的開發本部長野村一衛所指出的那樣,在純電動汽車領域,除了電池之外,用於馬達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也面臨供應隱憂。
美國調查公司標普全球公司認為,無取向性電磁鋼板可能在2025年以後出現短缺,到2027年短缺逾35萬噸,到2030年短缺逾90萬噸。這是因為在需求增加的同時,能生産和加工高品質電磁鋼板的企業有限。
銅也可能在中長期出現短缺。有觀點認為,每輛純電動汽車的銅使用量約為80公斤,達到引擎汽車的約4倍。用於永久磁鐵的釹和鏑等稀土的産地偏重於中國等。
TRAMI的藤戶表示,「爭奪資源的地緣政治風險將提高,有可能無法採購到馬達材料。將瞄準5萬rpm這一高難度目標,應對資源爭奪戰」。
還需要高強度的零部件和新的減速構件
實現5萬rpm面臨的課題也很多。首先是渦流損耗。渦流損耗指的是馬達鐵芯內産生的無益電流導致的電力損耗。轉速越高,損耗也越大,馬達效率將隨之惡化,因此需要在磁鐵的形狀和配置等方面下功夫。
馬達的轉速和扭矩借助採用功率半導體的電力開關來控制。越是高轉速,電壓越高,如果是5萬rpm,可達到數千伏,比目前提高數倍。作為功率半導體的材料,或需要與現行的矽相比更耐高壓的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等。
隨著高轉速化使得離心力加大,還需要提高馬達零部件的強度。能嵌入高轉速馬達的減速器的減速比加大,這也成為課題。根據減速比,齒輪等也容易變得更大,縮小馬達的效果就會下降。
純電動汽車馬達目前正在陷入成本競爭。雖然門檻很高,但如果能實現高轉速,或有助於作為「遊戲規則改變者」改寫行業的勢力版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清水直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