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電舍社長:充分運用在華産能

2023/03/24


       日本明電舍為了提升純電動汽車(EV)馬達的收益,正致力於技術開發。該公司提出目標稱,到2028年度使純電動汽車相關産品的營業收入達到1000億日元,還考慮進一步增産。針對該公司今後的戰略,記者採訪了社長三井田健。

 

       記者:目前純電動汽車馬達的銷售增長情況如何?

 

       三井田健:我認為截至2024年度的中期經營計劃中提出的營業收入達到470億日元這一目標有望實現。當然大前提是純電動汽車順利銷售,當前汽車廠商已經進行了(採購馬達的)內部通知,我們的名古屋事業所(愛知縣清須市)的生産線基本上以滿負荷運轉進行量産。

 

       問題是2025年度之後。汽車會在56年內進行升級換代,2025年將是過渡期。本公司面向日産汽車和三菱汽車供貨,但除了這兩家企業的下一代汽車之外,我們還希望從日本國內的1~2家企業及中國企業拿到通知。我們把能發揮本公司優勢的輕型汽車的電動化視為商機。

 

明電舍社長三井田健

 

       記者:明電舍的優勢是什麼?

 

       三井田健:明電舍的祖業是馬達,高品質的量産技術是最大的優勢。汽車廠商也自主開發馬達,但據悉很難實現量産。不産生瑕疵的品質獲得高度信賴。從日本國內的商用車馬達來看,作為汽車廠商和關聯零部件廠商之外的供應商,明電舍擁有頂尖水準的市佔率。

 

       在最近的純電動汽車馬達的開發一線,焦點是通過減少零部件數量和使用的材料實現輕量化和小型化、同時擴大輸出功率、提高最高速度。在純電動汽車行業,目前永磁馬達是主流,但今後不使用永磁鐵的馬達的開發和設計技術也變得重要。

 

明電舍生産的純電動汽車用馬達、逆變器和齒輪一體裝置

 

       記者:不使用永磁鐵的馬達有哪些優點?

 

       三井田健:永磁鐵的原料稀土的生産集中在中國,存在採購風險,不使用永磁鐵的話,這樣的風險就比較小。生産工序也將發生變化,例如插入磁鐵的工序將不復存在。汽車廠商似乎也在推進開發,但相較於投入基礎研究,他們似乎更注重提高汽車銷量的份額。

 

       記者:貴公司提出到2028年度使純電動汽車相關産品的營業收入達到1000億日元。目前的産能是否足夠?

 


       三井田健:我們看好純電動汽車馬達的需求增長,將在中國杭州建設第二生産線,2023年度啟動量産。在日本和中國,純電動汽車驅動單元的量産體制將達到年産約100萬個。但是,這還不足以實現1000億日元的營業收入。在新一代汽車問世的2025年度以後,應該還要再增強産能。目前尚未確定具體計劃,不過如果要新建工廠,候選地點將是名古屋事業所或者中國。

 

       作為增強産能的前提,現有車型的銷售是否順利也是關鍵。新建生産線需要約兩年時間。我們也將積極推進有效利用日本國內和中國工廠的閒置生産線等措施。雖然有聲音對中國的地緣風險表示警惕,但我們打算首先充分運用完成量産準備的中國包括第二生産線在內的産能。

 

       記者:是否出現技術人員短缺?

 

       三井田健:我們公司也缺乏純電動汽車的開發人員和設計人員。正在從需求減少的汽車測試系統的開發團隊抽調技術人員。配合工廠的繁忙程度來靈活調用人才,並且積極推進社會招聘。也出現了大型汽車零部件廠商的員工想從事EV馬達開發而加入本公司的案例。我感覺到人才的流動性在提高。今後也希望以相應的待遇回報和獲得優秀人才。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末藤加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