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讓速霸陸單車利潤超豐田

2023/08/10


      SUBARU(速霸陸)盈利能力的可持續性受到關注。速霸陸2022財年(截至2023年3月)每售出1輛車的營業利潤超過了豐田,在日本大型汽車企業中位居第一。雖然2022財年日元貶值帶來的好處推高了利潤,但匯率吹入逆風的2023財年(截至2024年3月),速霸陸可能也會繼續保持較高的利潤水準。對此起到支撐作用的是「日本製造」(Made in Japan)的強大成本競爭力。

 

      速霸陸2022財年每售出1輛四輪車的營業利潤為上財年的2.5倍,達到約31.4萬日元,超過了豐田(30.9萬日元)。在日本國內7家大型企業中位列第一,與業務規模相近的馬自達和鈴木拉開了20萬日元左右的差距。除了美國市場的銷量恢復之外,日元急劇貶值也使利潤增加了約2200億日元。如果沒有這一因素的話,每輛車的利潤就會下降到5萬日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受益於日元貶值的程度。

 

 

      速霸陸是行業中業績容易受匯率影響的企業。日元對美元匯率每貶值1日元,利潤就會增加約100億日元,與規模相比,匯率的影響更大,該公司過去10年的利潤顯示出了與匯率波動相似的走勢。

 

      但本財年的情況有些不同。雖然設定的預期匯率為1美元兌換128日元(上財年為1美元兌換135日元),日元偏向於升值,匯率將吹入逆風,但速霸陸仍預測營業利潤會增加。預計每輛車的利潤將保持在近30萬日元的高水準,與上財年相當,仍與豐田(31萬日元多一點)接近。剔除匯率影響的每輛車利潤更高,達到約36萬日元,將創下2016財年(截至2017年3月)以後7財年來的最高水準。

 

 

      背景原因是,可與美國市場的銷售實力相提並論的另一個優勢的恢復。那就是供應鏈的混亂告一段落,日本製造的高效體制將發揮比以往更大的作用。

 

      速霸陸設在群馬縣的工廠的生産比例佔總體的三分之二,設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工廠佔三分之一,但日本的生産成本被認為比美國低。零部件製造商雲集,容易在規模和效率方面佔優勢,此外還可通過稱為SGP(速霸陸全球化平臺)的底盤等零部件通用化措施來輕鬆推進精簡化。

 

      日本和美國在人工費上也存在很大差距。據印第安納州的政府駐日代表事務所稱,汽車相關行業的平均工資為8.9萬美元。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工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顯示,日本的平均工資為600萬日元以上,只有美國的一半左右。「考慮到這些方面,日本的生産成本比美國低15%」(東海東京調查中心的杉浦誠司)。

 

 

      出口時還需要海上運費,不過杉浦認為「即使考慮到這一點,在日本生産的車也便宜10%左右」。印第安納州等的工資仍趨於上漲。另一方面,供應鏈恢復,産量增加,日本的效率將進一步提高。

  

      即便如此,速霸陸股價仍跌至2450日元左右,不到2015年12月創下的最高點(5223日元)的一半。要想實現吸引中長期投資資金的增長,純電動汽車(EV)等也需要發揮日本産品的優勢。

 


 

      速霸陸正在資本合作企業豐田元町工廠(愛知縣豐田市)生産去年5月上市的EV「Solterra」。關於自主生産的EV,也將從2025年左右開始在群馬縣的矢島工廠生産,2028年以後將在該縣的大泉工廠生産。

 

     值得關注的是拜登政府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滿足一定條件的北美生産EV購買者最多可抵扣7500美元稅款,而日本産EV除了用於出租等部分産品外,其他都不享受政策。速霸陸正將EV的美國生産作為討論課題,尚沒有重視IRA的動向。

 

      雖説致力於消除風險,但也常伴有供應鏈風險。與EV生産相關的電池及周邊零部件的採購情況及交易對象等詳情也還不清楚。如果沒有補貼,能否跟汽油車一樣保持成本競爭力還是未知數。

  

 

 

      美國對速霸陸而言是個特別的市場。暢銷的「森林人」及「Crosstrek」等部分車型的性能參數不同,但即使價格比日本高70萬日元左右也很暢銷。EV方面,據説今後將推出SUV,但關鍵是開發出能留住忠實粉絲、有吸引力的車型。

 

      在加固切實擴大收益的道路的同時,可向市場宣傳更具體的EV生産和銷售戰略。經營環境恢復正常、沒有匯率優勢的本財年將是重要的一年,速霸陸有望實現基於實力的收益能力和增長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浦龍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